3.3資產管理分析
資產管理分析亦稱經營效能分析,企業在取得資金後,必須將其投入具有生產力之資產上,以完成管理者所制定的目標,資產管理比率分析即在說明一個企業的資產結構是否合理,主要之比率包括: 應收帳款週轉率、存貨週轉率、固定資產週轉率、資產週轉率。
●應收帳款週轉率
應收帳款週轉率=銷貨淨額÷應收帳款
甲公司應收帳款週轉率=73,131÷(7,481+12,884)/2≒7.18 製造業6.4 批發零售業8.1
平均收帳(現)期間=365天÷應收帳款週轉率
甲公司平均收帳(現)期間=365÷7.18≒50.84(天)
應收帳款包括應收票據及其他各類應收帳款,企業收帳能力及放款是否過於浮濫與公司信用額度的寬緊可由此比率測知,通常本比率越高,表示收帳能力越強,如果以365天÷應收帳款週轉率即得應收款項每週次所需天數,以天數較少為宜,表示應收款項可於短期內收回。
●存貨週轉率
存貨週轉率=銷貨成本÷平均存貨
甲公司存貨週轉率=40,915÷(3,689+4,530)/2≒9.96 製造業7.8 批發零售業10.5
存貨週轉天數=365÷存貨週轉率
甲公司存貨週轉天數=365÷9.96≒36.65
本比率可測知企業銷售能力強弱,存貨積存是否過多,存貨週轉率大小與營業性質,產銷過程,需要時間,推廣或拓銷率以及企業各部門之協調良好與否均有密切之關係,本比率以倍數(次數)表示,應與同業相較,越高越好,但無定律,其高低因企業種類而異。
◆補充資料:
●營業週期天數=存貨週轉天數+應收款天數
甲公司= 36.65 +50.84= 87.49(天)
●現金循環天數=營業週期天數-應付款天數
甲公司= 87.49 -101.71=-14.22 (天)
註:
應付款天數=365÷(進貨÷平均應付款)
甲公司=365÷[22,873÷(8,082+4,665) ÷2]=101.71
●固定資產週轉率
固定資產週轉率=銷貨淨額÷平均固定資產
甲公司固定資產週轉率=73,131÷(73,636+89,566)/2≒0.90 製造業2.6 批發零售業7.1
測量固定資產使用效能是否優異,投入固定資產之資金是否有過多之弊,本比率愈高愈好,由於固定資產為生產不可或缺的,如不予充分利用,企業因受折舊壓力反成重負,且資金難於短期內收回,故於投入資金前應慎重考慮。
●資產週轉率
資產週轉率=銷貨淨值÷平均資產總額
甲公司資產週轉率=73,131÷(124,108+161,422)/2≒0.51 製造業0.8 批發零售業1.7
本比率係在測驗每一元資產,可以爭取幾元銷貨收入,以明瞭使用資金的情形,以及資產是否過多,銷貨是否過少,本比率應與同業相較,其愈高者愈佳。
3.4獲利能力分析
獲利能力分析是從利潤的角度來檢視企業之表現,主要有:營業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純益率、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資產報酬率(ROA)、經濟附加價值(EVA)。
●營業毛利率
營業毛利率=毛利÷銷貨淨額 【毛利=銷貨淨額-銷貨成本】
甲公司營業毛利率=32,216÷73,131≒0.44 製造業12.7% 批發零售業13.7%
測驗銷貨毛利占銷貨淨額比率,銷貨成本左右了毛利之高低,由本比率可測定企業買賣或產銷方面收益效能,同時對於銷貨成本之支出得當與否亦可窺見一般,本比率各行業不同,以較大者為佳。
●營業利益率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銷貨淨額 【營業利益=銷貨毛利-營業費用(銷管費用)】
甲公司營業利益率=25,916÷73,131≒0.35 製造業5.6% 批發零售業2.7%
營業利益為銷貨淨額減扣銷貨成本與銷貨費用後之淨額,故具與銷貨淨額之比率可測定企業營業活動之收益性大小,本比率高,則獲利能力強,顯示企業的經營及管理效能佳。
●純益率
純益率=年淨利÷銷貨淨額 【淨利=營業利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費用】
甲公司純益率=24,108÷73,131≒0.33 製造業6.9% 批發零售業2.7%
甲公司稅後純益率=24,558÷73,131≒0.34 製造業6.0% 批發零售業2.0%
測驗每一元銷貨淨額之獲利能力,各行業純益率依其本身條件之限制,比率差異很大,故分析本比率時,必須研究該行業標準比率,與同業相較,其愈高者愈佳。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股東權益報酬率=淨利÷平均股東權益
甲公司股東權益報酬率=24,558÷(84,071+120,770)/2≒0.2398=23.98%
製造業10.6% 批發零售業12.4%
稅後製造業9.3% 批發零售業9.2%
測驗淨利占股東權益比率,企業以自有資本從事營業活動結果,獲得淨利之大小,端視此一比率之高低,本比率高則利潤大,本比率之大小因企業性質而異,須與標準比相較。
●資產報酬率(ROA)
資產報酬率=淨利÷平均資產總額
甲公司資產報酬率=24,108÷(124,108+161,422)/2≒0.1660=16.60%
製造業6.1% 批發零售業5.0%
稅後製造業5.4% 批發零售業3.7%
亦稱投資報酬率,根據本比率能測知企業總資產之獲利能力,亦能間接測知經營活動之綜合效率,本比率之大小,視企業性質而異,應與同業相較,其越高者越好。
●經濟附加價值(Economic Value Added, EVA)
EVA=投入總資本×(資本報酬率-平均資金成本) 設甲公司之平均資金成本為12%
甲公司EVA=(124,108+161,422)/2×(16.60%-12%)≒6,680百萬
投入總資本是股東權益總額加負債總額(即資產總額),資本報酬率即投入資本之報酬率(即資產報酬率),平均資金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WACC)是股東權益與負債依市場價值比重加權平均的資金成本。若資本報酬率高於平均資金成本則EVA為正,將反應在股價使股價上升,若資本報酬率低於平均資金成本則EVA為負,將使股價下跌。
◆補充資料:
平均資金成本(WACC)計算時係將資金來源區分為負債、特別股、普通股三類,各別計算必要報酬率(kd、kp、ke),其中因負債之利息可以抵稅,故實際之成本為kd (1-t),再依各類資金占總資金之比重加權計算平均資金成本:
WACC=Wd × kd (1-t)+Wp × kp +We × ke
其中kd、kp 可依實際支付之利息及股利推算,而普通股報酬率推算方法約有下列三種:1.股利折現法:
P0=ΣDt/(1+ke)t ð 若已知股價P0及股利Dt則可推算出ke
假設未來之股利以固定成長率(g)持續成長,則:
ke=[D0(1+g)/ P0]+g =D1/P0+g
2.資本資產訂價模式法:
Ke=Rf+βi×(Rm-Rf)
Rf為無風險利率,βi為系統風險值,Rm為市場投資組合預期報酬率。
3.債券殖利率加風險溢酬法
Ke=Y+(2%~4%)
Y為長期負債之平均殖利率
3.5市場價值分析
市場價值比率分析與其他類型之比率最大不同,在於其以「每股市價」來說明企業的營運績效,主要有: 本益比、市價對帳面價值比、市場附加價值(MAV)。
●本益比
本益比=普通股每股市價/每股盈餘
甲公司本益比(設股價為75元)=75÷3.24≒23.15
本益比表示欲賺取每股一元盈餘所需付出之代價,當本益比愈大則投資該股票的代價愈高,也可能暗示投資人預期股價成長的潛力,理性的投資人不會去買本益比太高的股票。
●市價對帳面價值比
市價對帳面價值比=普通股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帳面價值
甲公司市價對帳面價值比=75÷(120,770/7670.9)≒4.76
可視為財務經理人為股東創造財富的指標之一,當比率大於一表示市價高於帳面價值,企業的評價是正面的,反之則否。
●市場附加價值(Market Value Added, MAV)
市場附加價值=股東權益市場價值-股東權益帳面價值
甲公司市場附加價值=75×7670.9-120,770=454,547.5百萬
MAV表示股東權益的市值超過原始投資成本的數額,隱含著投資人對這家公司經營能力的認同度。
4.杜邦等式分析
ROE=稅後淨利/平均股東權益
=稅後淨利/平均股東權益×平均總資產/平均總資產
=稅後淨利/平均總資產×平均總資產/平均股東權益
=總資產報酬率×平均權益乘數
ROE=ROA×平均權益乘數
=稅後淨利/平均總資產×銷貨收入/銷貨收入×平均權益乘數
=稅後淨利/銷貨收入×銷貨收入/平均總資產×平均權益乘數
=稅後純益率×資產週轉率×平均權益乘數
甲公司之杜邦等式:23.98%≒33.58%×0.512×1.394
稅後純益率表示企業經營之獲利能力,資產週轉率表示對資產的使用效率,權益乘數則表示企業使用負債融資的程度。ROE大可能是上述三個數字交互之結果,此等式提供改善權益報酬的方向:
n 改善經營實力:擴大銷售或加強成本控制ð提高稅後純益率
n 減少閒置產能:使各種資產盡可能發揮最大效率ð提高資產週轉率
n 改變資本結構:「適度」使用債權資金取代股本ð提高權益乘數
5.現金流量表分析
5.1營運活動的現金流量:表示本業活動中資金的流入與流出的差額,應為正數且金額愈大愈好。
甲公司90年度為33,938,763千元,91年度為39,574,088千元(增加16.60%),應屬良好。
5.2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表示固定資產及有價證券的取得與處分的資金流量,為確保將來之營運,應有持續之投資,故最好為負數。
甲公司90年度為-29,233,918千元,91年度為-36,897,385千元(增加26.21%),表示該公司投資持續增加。
5.3融資活動的現金流量:表示融資取得資金的流入與流出的差額,為免公司持續借款,故最好為負數。
甲公司90年度為1,053,065千元,91年度為5,681,162千元(增加439.49%),表示該公司融資持續增加(發行公司債)。
6.財報分析之限制
n會計數字無法反映實際價值(現值會計)
n會計方法的選擇影響比較效度(調整、長期觀察)
n多角化投資的產業歸屬問題(如3M應歸何種產業)
n通貨膨脹使資產增加,但非企業之努力結果
n標竿選擇(同業平均、趨勢)
n修飾報表、會計原則之問題(查核、編製管理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