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得起  放得下

馬克林(markyslin)1994/6

佛教是有系統符合科學的教育

  從前對於各種宗教信仰,並未加以深入體認,只以為宗教都是勸人為善,並無多大的道理。因此,對於內人遠從木柵趕到東湖學佛,雖然不以為忤,但是也曾勸她不要太迷了。那年夏天,因為業務上的關係,到台東出差,由於台東離台北實在太遠了,所以星期天也就無法回來。早上在旅館,偶然打開電視機,恰好播放佛學講座節目,一位法師正解釋心經中「照見五蘊皆空」這一句話,原本無意聽講,但是法師層層剖析、旁徵博引的解說,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忽然,自己靈光一閃,好像聽懂了法師所說「空」的道理,也瞭解到佛教並不是自己認為只會成天燒香拜拜、不問世事、消極迷信的宗教;而是一個很有系統,很符合科學的教育。由於有這一層體悟,使我很想多認識佛教,於是當天下午就跑到知本清覺寺,找到一本心經註解和一本尢智表居士所寫的「一個科學者研究佛經的報告」,回到旅館猛看,飯也不吃、水也不喝、覺也不睡,整整看了一個晚上。這是我和佛法的第一次接觸,但從此我也就選擇了佛教為終身的信仰。

 

仍未找到終身依止的大師

  自從認識了佛法,平日除了多看佛學書籍外,也和同修各處參訪,希望能遇到一位大善知識,而能對佛法有更深入的體證。可是經過五年的奔走,雖然也遇到過幾位法師,但仍然沒有找到一位可以終身依止的大師。

 

得遇明師

  七十八年兒子上小學,從他的嘴裡知道級任導 師莊 老師,每天教他們靜坐,她常常講佛教故事,勸同學要有愛心,多做善事,而且以身作則發心助人,使班上同學的行為在不知不覺中得到轉化,心裡就很想見見這位老師。透過學校的懇談會,同修和我認識了 莊 老師,由於彼此都在學佛,就特別投緣,同修也時常向她請教佛法。七十九年 莊 老師家中佛像開光,恭請靈泉寺住持覺老和尚主法,承 蒙莊 老師誠摯的邀請,同修才有緣親聆老和尚開示,從此也開啟了全家護持靈泉寺的因緣。

 

參加禪修課程

  八十一年元霄節, 莊 老師披剃於老和尚座下,法名見心,同年六月住持普眼精舍。因見心師出家的因緣,家人幾次參訪靈泉寺,也相繼的皈依老和尚,進而參加精舍的禪修班。精舍的成立讓居住都市不方便上靈泉寺的人,得到一個方便修禪的地方。因此全家人除了母親因為腳有宿疾無法靜坐外,都參加普眼精舍的禪修班。在精舍中見心法師除了教導我們基礎的靜坐方法,也對佛法及世間法有多方的開示,使我在生活上、工作上受用良多。由於佛法的薰習,我漸漸能夠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也漸漸打開了閉塞的心,歡喜的去接納別人、照顧別人。感謝見心法師的教導,更感謝她的引介,讓我們全家都能遇到一代高僧,蒙老和尚之慈悲開示,使我們全家有一個嶄新的人生觀。自從家人相繼學佛以後,大家都感到有無窮的受益,家庭的氣氛也和諧多了,每個人在待人接物之際,都漸漸能夠多為別人著想,多體諒他人的立場。

 

心裡許下終生護持老和尚的心願

  第一次到靈泉寺,初次聽到老和尚的開示,不知是自己業障深重,還是天生資質愚笨,我並沒有像同修一樣感動落淚,只覺得他老人家十分慈祥,有濃厚的鄉音,有一股讓人攝心的力量,開示善於譬喻,內容十分生活化,雖然自己一時沒有發現老和尚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總覺得很有緣,很想再去。直到聽到同修的禪七心得,並詳讀老和尚在國際會議中心弘法大會的文稿,才初步體會老和尚禪法的微妙。八十二年有幸參加春節精進禪七,在七天的禪修中,老和尚傳授了「數息」、「參話頭」及「中道實相觀」三個法門。由於在精舍禪修時已學過數息,因此前二天還算知道如何用功,但是開始參話頭,就摸不著頭緒了,自己正懊惱為何這麼差,用不上功時,老和尚就再次的說明「參話頭」的方法,也許是同參中也有許多人不能體會,所以老和尚就以不同的方法、比喻,不厭其煩的向大眾解說,和尚的話語是那麼的真誠,不但沒有絲亳的不耐,而且一次比一次更慈悲,一次又一次的勉勵我們。七天的禪修由於自己善根不足未能「明心見性」,但對於和尚大慈大悲、不捨眾生,廣開禪教之德行有了深刻的體悟,也暗自在心裡許下終生護持老和尚的心願。

 

提得起、放得下

八十二年第一次禪七後,又於八十三年、八十四年相繼的打了三次的禪七,每一次禪七都讓我有更深刻的感動與體悟,尤其是今年春假的教授禪七。這次禪七是在中台禪寺舉行,七天的禪修,和尚除了教導我們禪修三個法門外,更講解「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傳授大眾利用耳根之殊勝功能,先聞十方之音聲,進而反聞自性,而證得中道實相。這次禪七,和尚從第四天就教大眾修中道實相觀,因此對中道實相的道理也開示的特別多。老和尚每一次開示都是那麼的圓融、那麼的究竟,使人不禁要擊掌叫好。尤其特別的是,常常心裡正有疑問無法用功時,和尚就恰好進入禪堂開示,而開示的內容就針對自己的問題,使我在內心深處不時的吶喊著:「啊!這就是我感受的!這就是我想要的!」七天的禪修雖然沒有打破本參,親睹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但是老和尚勉勵我們:「在工作的時候,要時時起善念,遇到事情勇於承擔,要提得起;在靜坐禪修時,要去除妄念,一念不生,不要讓世事牽掛,要放得下。」這番話,在我腦海中激起無限的波浪,想到這一生一直是「提不起、放不下」,就懺悔、慚愧……。

 

萬人施、萬人捨、共結萬人緣

  老和尚以發揚光大禪法為己任,創建靈泉寺、中台禪寺,成立中台佛教學院培養僧材,並廣設精舍接引初機,欲令眾生藉經教以立知見、藉菩薩行以累積福德資糧、藉長期參禪專修以明心見性.如此將教理、福德、禪定三環結合一體,必能契悟佛心。「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捨,共結萬人緣」。在此大事因緣會集之際,能夠參與中台禪寺之籌建,是一件多麼殊勝而有福德之因緣。我們夫婦因此共同發心擔任福田組組長,天祥禪寺籌建組組長,參加中台禪寺發起人。 李祖原 居士曾說師父在寫歷史,而我們是何等的榮幸,忝為這歷史中的一員。以往我對這道理不是不懂,但是總不能完全領悟,也許是習氣使然,總以為自己都沒有做好,如何去幫助別人;自己都沒法度,如何去度別人。因此,總是發不起大心,成不了大願。近日研讀八大人覺經,才體悟菩薩「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之大願,而愈發堅定自己護持佛法,成就中台道業的信心。

  老和尚常說:「提得起,放得下」。我們在因地修行時,遇到種種的困難與險阻,必須提得起──努力的去承擔;在果報現前時,面對種種的煩惱與痛苦,必須放得下──勇敢的去面對。願以
「不求減輕負擔,只希望有更大的力量去承擔該做的事情;不求事事如意,只希望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既定的事實。」與各位同參共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