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所謂市場經濟即是承認市場(價格)機制,總是能有效的將資源做最有效的配置,讓資源有效利用,而產生最高之價值。政府只有在市場失靈時,才可採行必要的措施,讓市場恢復功能。目前大陸或台灣並沒有市場失靈的情形,政府採行干預物價,不管是以限價或限量的政策,都會扭曲資源的配置,而造成資源的浪費!


【經濟日報張運祥】2008.02.23 03:27 am


一場大雪災,讓中國經濟奇蹟出現崎嶇,問題叢生;還意外地在大陸輿論界重起20年前一場「後發優勢」和「後發劣勢」的爭論。


年前的大雪災,讓大陸油價凍漲,物價滯漲,大陸政府採取行政手段,強制干預物價,結果國有企業賠錢作生意,民營企業叫苦連天,宏觀調控一副重回計劃經濟的老路。


大陸政府的作為,被市場質疑矯枉過正,中國經濟奇蹟似乎陷入「後發劣勢」的處境。


「後發劣勢」的論述是大陸已故經濟學家楊小凱提出的,他認為落後國家(包括中國大陸)一味模仿外國技術、不模仿制度,期望經濟改革獲得的「後發優勢」,終將淪為「後發劣勢」,為長遠經濟發展留下許多隱患。


像放開國有企業上市,不管好的壞的,能上就讓上,卻限制私人企業上市。大陸民間有句話說「吃了財政吃銀行,吃完銀行吃股東」,指的就是國有企業吃盡民脂民膏,肥了高層,瘦了股東。


不過,北大知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卻不贊同「後發劣勢」的論述,他認為,大家對大陸未來發展潛力有信心,是因後發優勢的關係。靠著引進技術縮短和發達國家差距,並進行技術創新。


全球原物料暴漲,台灣油價也凍漲,民間還要求政府限制中鋼漲價,其實漠視了台灣經濟奇蹟貴在自由化,有「後發優勢」而無「後發劣勢」。


政府過度干預,物價滯漲,經濟也會跟著「智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