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私募股權基金


1.私募股權基金的意義

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又稱私募資本基金,其性質雖與創投基金類似,但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則有些許的差異。創投基金的投資標的多集中於未上市(櫃)的新創公司,且大部分屬於科技產業;而私募股權基金則多集中於即將上市(櫃)的公司,或是已經上市(櫃)但經營不善、具有改造或重整空間的公司,且大部分屬於傳統產業。此外,很多國際併購案,也會尋求私募股權基金的資金奧援,因此,市場常見的重整基金(Restructure Fund)、併購基金(M&A Fund)或收購基金(Buyout Fund ),都屬於私募股權基金的範疇。
另外,私募股權基金也不同於投信公司所發行的私募基金。私募基金屬於財富管理的範疇,類似國外的私人銀行(Private Banking)業務,通常以市場現有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債券、共同基金或衍生性金融商品等為投資標的,俾以各種投資策略達成基金當初成立時的投資目標。而私募股權基金則是直接投資標的公司的股票,並以其專業能力協助公司進行重整或完成併購的任務,從而賺取股票買賣之間的資本利得,在性質上比較類似產業整併的工具。


2.私募股權基金的運作


私募股權基金之所以受到全球知名人士或富人的歡迎,主要是因為採取私募的方式向特定投資人募集資金,在法令規範上較為寬鬆,當投資機會出現時,僅須向特定投資人說明投資內容即可,因此較有自由揮灑的空間。在操作策略方面,私募股權基金通常會掌握公司即將上市(櫃)、重整或併購等機會,以較低的價格買進標的公司的股票,經整頓或一段期間後,再將標的公司出售給其他公司或將標的公司上市(櫃),以作為退出的機制,達到獲利了結的目的。


因此,一檔成功的私募股權基金,除了募集資金能力外,還必須仰賴一支擁有豐富經驗及專業能力的經營管理團隊,負責隨時掌握好的投資機會、進行投資前的分析與評估、為標的公司建立附加價值高的營運計畫、強化標的公司的管理制度及公司治理制度等。此外,私募股權基金通常也會聘僱資深的律師、財務與會計專家或收購團隊(Acquisition Team ) ,以提高本身的議價能力,用較好的價格買賣標的公司的股票。


當然,在私募股權基金所介入的投資案中,有時也會遇到資金不足的問題。例如在一樁併購案中,整併者可能在短期間內無上市(櫃)的計畫,而之前的交易又多以現金作為對價,私募股權基金所投入的資金往往無法滿足整併者龐大的資金需求。此時,整併者即可能以發行債券(如垃圾債券)的方式或向金融機構進行融資,而金融機構則會要求其嚴守財務紀律及負債比率。若整併者能因併購而有穩定的成長,金融機構通常也會願意提供額外的資金融通,以建立彼此之間的關係。因此,金融機構的參與對整併者的成功也非常的關鍵。


3.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概況


私募股權基金起源於美國1960 年代,當時多為富豪家族所設立的投資公司。華平(Warburg Pincus )基金是美國第一家對外募資的私募股權基金,至今仍相當活躍。1970年代,美國私募股權基金的規模持續擴大,如目前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 KKR ( 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 )即在1976年成立,此時的投資對象多為中小企業,交易金額不大。但至1980年代,美國私募股權基金一改過去的作風,大量使用垃圾債券或貸款,以高度槓桿甚至敵意併傋的方式併購大型企業,如1989年,KKR 即以313億美元敵意併購RJR Nabisco ,是當時全球最大的併購案。由於融資收購(Leverage Buyout , LBO)的報酬率非常誘人,引起了其他私募股權基金的盲目跟進,同時也造成企業的反彈。1990年代,為了避免敵意併購所引發的企業反彈,美國私募股權基金的併購手法已較為保守,除了降低使用槓桿的程度外,也逐漸改與企業經營團隊合作,從事併購的活動。總結1980年代至今的交易,美國私募股權基金的獲利模式,多以投資價值被低估的企業,待整頓後予以出售求利;或利用企業上市(櫃)前後的股價差異,賺取利潤。惟近年來,私募股權基金的家數迅速增加,彼此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大多數的私募股權基金必須仰賴企業重整的真功夫,才能創造豐厚的利潤。此外,隨著美國可投資對象的減少,也有愈來愈多的私募股權基金將投資眼光移往亞洲地區,以保持高獲利的水準。
10 年來,在日本、南韓、中國大陸、印度,甚至是台灣等亞洲國家,都可看到私募股權基金的蹤影。起初,私募股權基金多介入於遭亞洲金融風暴襲擊的日、韓金融機構;之後即轉往經濟快速起飛的中國大陸及印度市場。
私募股權基金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對象,多鎖定在一些隨著改革開放而興起的民間企業,例如在美國上市的網易、中芯半導體,在香港上市的中國蒙牛等都是著名的投資案例。而震撼全球科技產業的聯想併購IBM 個人電腦部門一案,在2004 年底宣布之後,聯想也引進三家美國私募股權基金,捐注了3.5億美元的資金。在印度,華平基金於1999年~2001年間共花了3億美元投資印度Bharti 電信公司,20053月宣布出售大部分持股,獲利11億美元,引起印度資本市場一陣騷動。


至於台灣,由於相關的遊戲規則不夠完整,且敵意併購或融資收購的環境不盡成熟,限制了私募股權基金來台大展身手的機會。儘管如此,仍有許多案件看得到私募股權基金的蹤影。如2002 年,台灣積極推動金融改革,促使金融機構處理不良債權,當時即有許多專供不良債權業務的私募股權基金來台響應,使台灣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能順利出脫,呆帳比率明顯降低。此外,2005年彰銀全球存託憑證(GDR )釋股案也有國外的私募股權基金來台競標,2006年澳洲麥格里集團(Macquarie Media Group)購併台灣寬頻的300億元,美商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對東森媒體集團的投資案新台幣500億元,而今年(2007)凱雷入股大眾銀案;美國私募基金SAC PRIVATE CAPITAL 入股萬泰銀行;隆力(Longreach)入股安泰銀行則尚在進行中,預計第四季完成入股手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kyslin 的頭像
    markyslin

    馬克林的世界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