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第347期】2008/06/23 【文/柯美月】
操盤高層已離職 現任主管成箭靶
農業金庫股東會即將登場,由於美國次貸風暴引發農業金庫誤踩地雷恐有巨額虧損一事,引起全國三百多家農會緊張,股東會前市場早已煙硝瀰漫。不過更令人好奇的是,去年底今年初實際負責替農業金庫財務操作的副總經理黃錫欽與前總經理丁偉豪相繼離職,若不是農業金庫董事長黃李越緊急啟動一連串危機處理善後,恐怕農業金庫現已落入被政府接管的命運。不過外界對於這段曲折的內幕還是很好奇,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其中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農業金庫制度設計 先天不足後天失調
在國內所有金融機構中,全國農業金庫算是一個「奇特的產物」,是農漁民抗議政府無預警接管高逾放比三十六家農會信用部,走上街頭抗爭倉卒催生專屬「農業金融法」下的產物。自二○○五年五月二十六日開業以來,肩負政府賦予輔導農會漁會信用部業務發展,辦理農、林、漁、牧融資,穩定農業金融,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法定任務。雖然名為金融機構,資本額高達二百億元,但卻僅有台北一處營業據點,別無分行,人員少還得服務全省一千多個農會分支機構,且為了照顧農漁民,農漁會的轉存款利息也約定須以一年期定存利率計息,比一般銀行成本還要高出許多。但農業金庫成立短短二年內即湧入高達近四千億元的農漁會存款,存放比僅有約一○%,存放款結構嚴重不成比例,不要說金庫想賺錢「難上加難」,根本是「穩賠不賺」的生意。
更有意思的是,農業金庫股東由農委會持股四九%,全國三百多家農漁會持股五一%,這些農漁會既是股東,也幾乎是農業金庫的唯一客戶。農業金庫肩負政策包袱,要提供較銀行優惠的存款利息給農漁會,對內又要對農漁會股東負責,但卻又不互相隸屬,對外對上同時要侍奉農委會跟金管會二個婆婆,與農漁會的關係十分奇妙。此外,農業金庫剛成立滿三年,而三年內央行連續升息十二次,農業金庫一年期定存利率由一.六七%升至二.四一%,升幅高達四四.三一%,以農業金庫目前營運規模估算,存款利率每調升一個基本點,每年就要額外支出約二四○○萬元利息,農業金庫吸收大量農漁會轉存款,卻沒有配套措施,整體資金運用無充裕調配空間,暴露的經營風險讓人看了無不怵目驚心。
在這種情況下,農業金庫轉存央行利息收入根本是杯水車薪,為了應付龐大的利息支付壓力,雖然開發企業聯貸、保險代理等新種業務,但都緩不濟急,寄望財務操作成了創造收益的大補貼。
財務操作制度授權大有漏洞 主事者未利益迴避
農業金庫眾多對外投資中,引爆巨額虧損疑慮最主要來自前財務副總經理黃錫欽購入一檔玉山銀行發行的CBO商品。黃錫欽出身玉山金控集團旗下子公司玉山證券,卻未利益迴避玉山銀行發行的商品,而且這檔商品發行近九○億元中,農業金庫就投資超過一半以上,讓農業金庫成為投資市場上有名的「阿舍」。這檔商品因連結國外投資標的受美國次貸風暴波及,被信評公司調降信用評等。黃李越指出,自己最大的責任是督導不周,當時發現有問題的商品其實不只一檔,這些衍生性商品經過層層包裝複雜不說,訊息風險也未完全揭露,但經過協商談判後大都已獲得解決,但玉山銀行這檔CBO因為金額過大較為棘手,黃李越在這檔CBO幾乎被清算的情形下才被投資部門主管告知,他立即暫停黃錫欽的投資職務,派專人與發行銀行談判,甚至赴美實地調查,並立即啟動危機處理跟善後處置措施,使該檔CBO目前正常付息中。
黃李越說,農業金庫成立之初,即缺乏專業資產管理人才與實務經驗,投資決策制度設計也有很大漏洞,沒有風險控管意識,依農業金庫投資授權辦法,所有的決策流程與交易只要到由總經理主持的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即可完成,等送到董事長手裡都是「生米煮成熟飯」,「木已成舟」,董事長空有頭銜卻已無置喙餘地。
黃李越從林彭郎手中接下農業金庫董事長職務,任期儘管到明年一月才會到期,不過因玉山CBO事件,在實際負責替農業金庫財務操作的高層主管離職後,大家把箭頭指向留下來負責善後的黃李越及其團隊,加上新政府上台,藍營已開始醞釀清算綠營時代的公營行庫董事長,黃李越對於個人去留並不以為意,也有隨時走人的心理準備,但讓他在意的是,整個誤踩地雷事件中肇禍的人拍拍屁股走人,卻讓內部留下來善後的團隊揹黑鍋,這是他所不能忍的,因此有必要說對外清楚、講明白,不能讓正為前人處理善後的團隊蒙受不白之冤。
重新定位「資產管理公司」 轉型才有出路
對於整個事件,黃李越認為,農業金庫的成立是特殊時空背景下的倉卒產物,制度設計本身就有一些問題,以至於到現在發展三年多了,問題逐漸浮上檯面,經營也面臨了瓶頸。他於今年開始代理總經理職務後才有機會深入了解,公司制度上有很多設計不合理的地方,如果一開始就應該定位「資產管理公司」,經營管理就會容易許多了。
此外,農金法也有必要修正,讓農漁會轉型公司制、企業化,並進而導入公司治理,同時如果能好好整合全省農漁會一千多個據點,發揮效益,農業金庫與農漁會都應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如果新政府與主管機關不正視這先天設計不良、後天失調的制度,不重新檢討、修正、補救,那無關藍綠營誰來當董事長,恐怕引爆地雷不是會與不會,而是時間早晚而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