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日報記者黃欣、藍鈞達/台北報導】2009.11.04 03:24 am


澳洲央行二度升息讓寬鬆貨幣退場聲浪再起,據了解,中央銀行已密切注意美國聯準會(Fed)、歐洲央行(ECB)以及英國央行利率會議決議,國內低利環境隨時可能進一步轉趨緊縮。


央行近期也加強沖銷力道,10月透過發行定存單從市場淨收回資金2,366.9億元,存單淨發行金額創下今年單月次高水準;央行並透過公股金融機構在隔拆市場作價,讓利率維持在一定水準,甚至小幅回升。


金融人士觀察,央行近期動作顯示過多的資金可能對市場出現負面影響,但在經濟前景不夠明朗的情形下,預期央行不會貿然調升利率,還是會先觀察歐美動作而後行。


瑞士銀行台灣區副總蕭正義便指出,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實質薪資也未明顯增長,但房地產市場價格卻持續走高,確實和央行低利政策有關,雖然目前央行未調整重貼現率,但已透過加收NCD調節銀行部位,使寬鬆貨幣政策逐漸趨於中性。


蕭正義認為,台灣經濟逐漸好轉,但進出口以及經濟成長(GDP)仍較去年衰退,加上油價、大宗物資等價格上揚幅度有限,短期內台灣應該還不會產生通膨問題,央行調整利率的壓力還沒有那麼大。


不過,市場原先預計美國與歐洲最快明年第二季才會升息,台灣則要等到明年中才有可能升息,金融人士指出,最近澳洲兩度升息,加上歐美經濟復甦速度超前,讓寬鬆貨幣退場時間提前的可能性大增。


行庫資金調度主管表示,隔拆利率走勢較重貼現率更能代表整體資金數量變化,央行最近刻意維持隔拆利率在0.1%以上,反映央行對未來利率走勢的態度是看漲不看跌。


金融人士認為,如果主要國家升息時程提前,央行也可能在觀察國內情勢後,於明年第一季先行反應。


【記者黃欣/台北報導】國內資產價格節節上揚,花旗銀行董事長利明獻昨(3)日表示,國內資金充沛讓不少投資人轉向各類商品,帶動資產價格走高,但國內尚未出現明顯通膨,資產泡沫化的情況應該還不會在台灣發生。


利明獻解釋,金融海嘯後使美元大幅下跌,資金只好轉向商品市場,拉抬包括房地產在內的資資產價格,這樣的情況在經濟成長快速及自由開放的國家特別容易發生。


日前央行總裁彭淮南才召集國內三大行庫商討房貸利率,利明獻認為,央行本應維持市場機制,彭淮南此舉是「善意提醒」。至於澳洲央行二度升息,利明獻則表示,國內資金相當充裕,且目前無通膨疑慮,加上經濟前景才剛谷底反彈,央行並無立刻跟進升息的必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