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2010.03.08 02:52 am
從明年1月1日起,銀行業的放款和應收款將納入34號公報,法人預期,銀行今年就會提早因應,預期今年增加提存金額,至少將達180億元,衝擊銀行獲利。
惠譽信評資深副總李信佳指出,銀行提存呆帳的費用,去年約為放款金額的0.4%,以總放款18兆元來計算,總提存數字約720億元。預期今年銀行業提存壞帳費用,將會提高到放款金額的0.5%,也就是約900億元,比去年增加180億元。
李信佳指出,部分較有錢的民營銀行,去年就開始準備因應34號公報帶來的衝擊,如台新銀、國泰世華銀、富邦銀、玉山銀、永豐銀、中信銀等,這些銀行的呆帳覆蓋率比重都有九成以上,受到衝擊較小。
不過,泛公股行庫如一銀、華銀、合庫、台銀等,平均呆帳覆蓋率約只有七成。一旦放款與應收款納入34號公報,所受到的衝擊較大。
金管會為了瞭解34號公報納入銀行放款與應收款後,對銀行業的衝擊,去年就請銀行評估影響數,以97年的放款情況作為基礎。據了解,由於97年當年剛好是金融海嘯,經濟情況甚差,銀行估計須要增提的呆帳損失,高達400億元。
目前景氣已由谷底上揚,去年銀行評估的影響數,與實際情況可能有很大落差。金管會近期將再度發函給各銀行,請業者重新評估影響數。金管會官員昨(7)日指出,銀行要提多少呆帳,與企業經營好壞有高度相關。景氣好轉後,銀行呆帳應該減少,明年適用34號公報,銀行必須增提的呆帳應不如原先估計的那麼多。
過去銀行承作放款與應收款,要提存多少呆帳準備,統一由金管會來規定。金管會分成五個固定的級距,要求銀行提存。不過,明年適用34號公報,銀行須以公平價值來提列呆帳。每家銀行都要自行評估每筆放款,若有客觀證據顯示放款與應收款已減損者,就必須認列。
惠譽信評表示,金融海嘯發生時,部分企業要求展期、紓困,這部分還未反映在銀行帳面上,一旦開始適用34後公報,銀行必須提列的呆帳金額恐將大幅增加。
新聞辭典/34號公報
我國於民國95年起採用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34號「金融商品之會計處理準則」,凡持有或發行金融商品的企業,都必須採用「公平價值」認列金融商品價值,而且一經分類就不能任意改變,目的是讓財報更透明化。現行34號公報,是參考國際會計處理準則(IFRS)第39號公報(IAS39)後訂定。
由於對銀行影響很大,在銀行業者要求下延後實施,銀行的放款及應收款是從明年起實施。以往銀行只要按照「銀行資產評估損失準備提列及逾期放款催收款呆帳處理辦法」評估放款及應收款減損;依公報第二階段規定,未來必須以「經驗」評估放款狀況,並估計未來現金流量折現。
第34號公報最重要的修訂,是將「原始產生放款及應收款」納入公報適用範圍,首先要評估個別金融資產有沒有減損的客觀證據;若無證據,則要再納入一組類似信用風險資產評估減損。如何客觀辨認減損,是目前實務最需克服的問題。 (吳碧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