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6月20日蘋果日報
強勢美元成為當下美國經濟政策主要內容,回顧柯林頓時代,財政部長魯賓的強勢美元政策在1990年代末期吸引大量資金進入美國。以投入股市為例,從1998年500億美元大幅擴增至2000年1750億美元,帶動S&P500指數大漲超過40%,美國資金熱絡也讓1999年美國經濟成長率高達7.3%。
美重啟強勢美元政策
但一體兩面的強勢美元也讓美國製造業苦不堪言,1999年8月至2001年8月2年間美元升值20%,同時間美國ISM製造業指數也從1999年8月的58.2一路下滑到2001年10月的40.3。
2001年布希政府上台雖表明不干預匯市,但Fed利率的調降也宣告了強勢美元結束,之後國外資金流入減少,本土資金大舉外流,美國經常帳赤字快速擴大,但另一方面也促美國成出口業全球地位的回升,讓美國遭受次貸衝擊,經濟得以免於衰退。
政策隨環境調整,當下美國嚴重的通膨終於逼出了布希政府的強勢美元政策,全球金融市場終將回應魯賓時代所創造出的全球股市上升潮。
美國共和黨政府在總統候選人民調落後下,強勢美元政策成為最後期待逆轉乾坤的戰略,我們相信未來無論誰當選,美元勢必會從2002年弱勢趨勢中反轉,屆時一方面可抑制目前通膨,另一方面也可吸引近年來外移資金回籠。
從美國移到亞洲,越南風暴正籠罩在全亞洲金融市場的「1997年金融風暴」恐慌中,而台灣在油、電價陸續調漲下,CPI也大幅跳升導致實質利率轉為負,但仔細思考金融風暴源頭,亞洲新興國家大多以外債來支撐經濟成長,外債佔GDP比重往往超過50%,也因此這些國家經常帳大多呈現赤字。
擴大內需有效抗通膨
而台灣不同,台灣產業結構歷經60年代勞動密集、70年代的精密勞動密集、到21世紀的資本與技術密集,所累積經驗與實力讓台灣經濟基座相當紮實,台灣2007年外債佔GDP比重不到25%,2008年第1季經常帳順差86.6億美元,從這2項數據來看,經濟實力確實相當優秀。
目前通膨上升將因政府擴大內需的執行而抵銷,長時間來看,溫和通膨搭配經濟成長,台灣穩健的繁榮在兩岸情勢趨緩下,其願景與夢想帶給台灣百姓的安寧將水到渠成。
此次台股指數千點回檔,跌幅最深的大多是先前漲多且基本面不佳的公司,目前大盤成交量已萎縮5成,底部已逐漸浮現,年初至今新政府上任的題材行情結束,基本面具高成長公司將是下一波行情再起的領頭羊,投資者應收拾悲情,陽光迎接下半年行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