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7 工商時報 【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去年9月,次貸風暴在華爾街掀起滔天巨浪,五大投資銀行在房貸相關投資大虧下,從此成為歷史名詞。然而在相隔一年後,華爾街投資銀行又重起爐竈,開始尋找新的金雞母,而這一回他們把目標放在壽險身上,計畫開發相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將取代房市泡沫時期的房貸擔保相關產品,為他們賺進大錢。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指出,華爾街的投資銀行現在計畫大量買進所謂的「壽險貼現保單(Life Settlement)」,即是久病不癒或是老年人的保單,然後把這些保單予以證券化,再包裝成債券,賣給投資人。投資人等於是替這些保單負擔保費,而保戶去世後的賠償金則是歸投資人所有。


     此一商品的投資概念是在於保戶死得愈早,投資人賺得愈多,但是保戶活得愈長,就代表投資人賺得愈少,甚至還會虧本。儘管目前尚未有這類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上市,但是根據了解,已有一些華爾街業者都已在籌劃之中,其中腳步最快的業者之一是瑞士信貸,已建立了從買進保單、包裝,到重新售出的一套金融裝配線。此外,高盛也設計出一個壽險貼現保單指數,供投資人進行交易。


     專家指出,事實上,有許多壽險保戶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後,認為已無保險的必要,而把保單賣還給保險公司,不過所賣得的金額都相當有限。相較之下,華爾街業者等於是以高價來收購這些保單,通常所開出的價碼是保險公司的4倍左右,對於想要出售保單的保戶而言,的確有其吸引力。


     此一情況對保險業頗為不利,有些保戶可能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而認為保險已無必要,於是停止繳納保費,形同放棄保單,保險業的賠償成本可因此大為減少。然而保單在華爾街業者手中,卻是轉化成金融商品賣給投資人,等於是投資人在付保費,因此也沒有放棄保單的問題,保險公司所面對的是必須負擔所有保單的賠償成本。而在成本增加下,保險業者可能會被迫提高保費。


     外界對華爾街投資銀行此一新產品計畫的褒貶不一,有人認為是金融創新的展現,然而也有人認為以人的生命來換取利益是不道德的。美國保險資訊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魏斯巴特就表示,這根本不是投資,而是以人的生命來賭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