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2009/09/07 07:26 中央社 )


(中央社台北200996電)在去年房貸生意崩盤後,華爾街投資銀行業又開始搜尋賺錢新招。而他們認為已經找到一個新方向了。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6日報導,銀行業者計畫收購「壽險貼現保單」(life settlement),即病患和老人出售保單變現,例如用40萬美元現金買下100萬美元保單,實際金額則依被保險人的預期壽命而定。銀行購入這些保單後,打算把它們「證券化」,將成千上萬保單重新包裝成債券,再把這些債券轉售給譬如大型退休基金等投資人,等投保人死亡,投資人將可拿到報酬。


投保人越早死亡,投資報酬就越高,不過如果有人壽命超出預期,投資人所獲報酬恐怕很微薄,甚至可能賠錢。


但不管投保人壽命如何,華爾街都將藉由創設、轉售和買賣這類債券,賺取可觀獲利。不過部分曾經研究壽險貼現保單的專家警告,如果保險公司必須支付較原先預期更高額的理賠金,它們可能很快就會提高保費。


這項賺錢新招術仍在計畫階段。但投資風險評估業者DBRS資深副總裁提爾維茲(Kathleen Tillwitz)說,「詢問電話早就響個不停」。DBRS目前正在審查私人投資者和金融公司所提出的九個壽險保單證券化計畫,包括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在內。


未獲授權對媒體發言的一位投資銀行家說:「我們希望首次推出後,就能形成熱潮。」


爆發金融危機後,華爾街無中生有的投資怪招廣招非議。除次級房貸證券外,還有一大堆商品,風險遠遠超乎預期,例如信用違約交換、結構化投資工具、抵押債務債券等。


市場崩潰大抵導致金融奇才名聲掃地,但在華爾街並未如此。即使在華盛頓為加強金融監理辯論之際,銀行業者仍急於推出新商品。


除貼現保單證券化外,例如部分銀行業者正將賠錢證券重新包裝升級,改稱為「不動產抵押貸款投資管道的再證券化」 (remics) 。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指出,今年至少已有300億美元的這類住宅re-remics已完成包裝。


金融創新有其好處,例如降低每人借貸成本、提供消費者更多投資選擇等。更廣泛而言,也有助於經濟成長。壽險貼現保單證券化的擁護者認為,此舉有助於投保人於生前變現保單。


但也有人因華爾街又迅速走回透過複雜新商品追逐獲利老路,而大感詫異。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公司法和證券法教授柯克斯(James D. Cox)說:「這是既甜又苦。甜的部分在於,仍然有投資人對承銷商創造的新商品感興趣。承銷商藉此賺取豐厚利潤,評級機構賦予評級也有錢賺。苦的部分在於,歷史又將重演。」(譯者:中央社何宏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