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2009.01.19 09:56 am


壽險市場去年出現非常弔詭的情況。去年全年,整體新契約保費收入8,553億元,創下史上最佳紀錄;但去年前十月稅後虧損達1,023億元,以27家壽險公司來算,平均每家虧了快40億元,全年恐怕寫下史上最差紀錄。


壽險公司的業績表現與財務表現,竟是這樣兩極。這樣的市場是不是有點問題?


所有的業績(保單),都是保險公司的負債,業者必須靠著良好的財務投資,在未來保單到期、或保戶需要理賠時,才有錢來償還這些負債。


但金融海嘯來襲下,保險業出現前所未有的嚴重虧損,淨值急速滑落,在此同時,保險公司竟然大舉擴張業績,以高利率為號召,不斷把更多的負債(保單)攬進來,真令人為這些壽險公司的大膽行徑捏一把冷汗。


看看保險公司最暢銷的兩張保單就知道。去年上半年是「連動債保單」,下半年是「利率變動型商品」,這兩張保單的保險成分不高,且都是躉繳型,全是定存替代品。壽險業以高利瘋狂吸金,卻不管財務投資報酬率根本無法支撐。


這種行為跟壽險市場生態有關,壽險公司的總經理換得太快,有如走馬燈,很多總經理只追求短期的績效、市占率,未來保單到期時有沒有錢支付,留待以後再說。


很多公司表面業績數字風光,骨子裡卻讓自己財務陷入險境。


曾有外商保險公司建議,躉繳保單每年應該以十分之一保費收入列帳,避免業者一直銷售躉繳保單「打腫臉充胖子」,但因為既得利益者的反對而沒有下文。


「把問題留到以後」的思考模式再不改,遲早又會有壽險公司出事。


馬克林(markysl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