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5 工商時報 【王立德/台北報導】
大陸私募基金將襲擊全球企業!握有人民幣數十億元的大陸高能資本董事長王曉濱4日透露,大陸政府積極發展私募基金,預期5年內,全大陸總計近人民幣1000億元的私募基金將發展到近兆元規模,打算結合台灣金融機構打造併購平台,部分併購台灣高科技產業,其餘則向外併購歐美地區龍頭企業。
掌握北京眾多私募業者動態的北京產權交易所董事長熊焰也表示,此行來台灣,參觀不少高科技產業,他並俏皮的比喻台灣的高科技企業「可說是美女如雲!」,預計半年到1年內,就會有大陸私募業者出手併購台灣高科技公司,且目標沒有資本額門檻,意即無論規模大小,只要有大陸缺乏的關鍵技術,即可能發動併購行動。
市場人士解讀,熊焰此言一出,等於是宣告MOU、ECFA簽訂時程不會拖過1年。
熊焰指出,台灣將是未來陸資向外併購歐美企業的「婚姻介紹所」,大陸擁有的是資金、市場及前景,台灣的金融人才則有併購的經驗優勢,若大陸併購經驗只有小學等級,台灣大約是中學等級,歐美企業則是大學生等級,不結合台灣具經驗的人才作媒合,未來大陸資金要併購「很容易吃虧」。
王曉濱則透露,目前中國大陸的私募基金受限於兩岸法令未開放,主要還是投資大陸境內的中小型高科技產業,預計未來開放後,將瞄準大陸最缺乏的具有科技產業供應鏈優勢廠商,發動資金併購。
除併購台資企業以外,熊焰表示,將可能採與台灣私募業者合作共組基金的形式,「或採大陸出資9成,台灣1成」方式,向外尋求併購歐美大型企業機會,「當名不見經傳的騰中重工都可以收購悍馬時,已經宣告中國開始加速向外併購的速度,我們將需要台灣的金融人才。」
利明獻:私募入股金融業 全套牢
2009-11-05 工商時報 【陳碧芬/台北報導】
入股台灣金融業已逾2年的多家國際私募股權(PE)業者,所投資的金融機構至今績效表現未盡理想,持續參與多宗交易的花旗台灣銀行董事長利明獻4日表示,各家PE業者現在都泥淖深陷,預估未來2年之內都難以脫身。
利明獻表示,尤其兩岸洽簽MOU和ECFA的過程中,已讓台灣資產價格上揚,造成部份私募基金入股的銀行資產體質尚未明顯改善、喊出售價卻居高不下,讓可能的新買家完全縮手。
「除非新PE有獨立能力可以整合現有資源,否則現在出手買都是貴的」,利明獻說,台灣金融業挺過雙卡風暴和金融海嘯,原則上中長期是看漲的,但台灣政治圈和社會對PE仍有很多負面看法,PE入資台灣後面臨很多困擾,難以跨過障礙來創造更多綜效,可以預估,PE業需要長至5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在台灣的投資回報上有所收穫。
台灣的金融機構是國際私募大買家最感興趣的標的之一,和有線電視、高科技業同屬台灣3大純金產業,金融機構和有線電視均因「摸得到錢」而令外國買主心喜,剛好金融業在2005年間遇上雙卡風暴而瀕臨倒閉,國際PE業掌握機會紛紛入資,包括台新、大眾、安泰、萬泰和日盛連續被國際PE業挹資數百億元改換大股東,引發國際金融服務業、財顧公司齊集台灣的盛況。
然而,這些國際PE業是撿到便宜股權,接下來,就面對投資標的的種種問題,如家族企業傳統的挑戰,有經營團隊的人才找尋,有龐大打掉呆帳的壓力,均緩延了PE業原先的出脫規劃。
營運績效尚在「能接受」範圍的安泰銀、大眾銀,截至今年9月底的累積稅前盈餘,分別是3.88億元和2.65億元,股價也成長3成以上,惟它們投資回報率仍未達到目標,更何況帳面上還在大虧74億、61億餘元的萬泰銀和日盛銀。
利明獻表示,國際PE業喜歡來台有很多因素,最大理由是台灣的資金很便宜,又相當充沛,估算市場上有新台幣10兆元,加上國人存放在金融機構資金超過4兆元,國人不自己投資、也不向銀行融資投資,全都成了國際PE業最好的併購子彈,但他們也因台灣的特有因素,如今都深陷其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