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特派記者陳慧敏/廈門九日電】2008.09.10 03:15 am
出生在台灣、成名於大陸的經濟學家郎咸平9日指出,台灣經濟問題在產業空洞化,人才和資金外流嚴重,台灣不缺基礎建設工程,馬政府提出「愛台12項建設」不能從根本去解決台灣經濟危機,引入陸資來台投資基礎建設,不能真正重振台灣經濟。
郎咸平應中國農業銀行廈門分行邀請以「中國高科技企業發展戰略」、「美國次貸風暴與中國樓市、房市」兩個講題,以「說書」方式各演講三小時,現場吸引廈門市官員與近2,000名聽眾。
郎咸平演講後接受台灣媒體採訪,對台灣目前經濟政策和股市提出看法。他指出,要解決台灣產業空洞化造成的經濟危機,唯一途徑是加速整合與大陸的資源,台灣應該更主動、更積極開放,包括徹底三通,透過兩岸產業分工,有效資源整合,解決產業空洞化的問題。
郎咸平認為,台灣股價持續下跌,是產業空洞化的結果,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就反轉,如果大陸持續支援台灣,會對台灣股價有幫助。反過來,台灣經濟體小,兩岸局勢開放,不會對拉抬大陸股價有幫助。目前大陸對台灣真正的貢獻很小,兩岸還沒有大規模的積極合作,中國政府應像支援香港,開放自由行等措施,只是目前台灣不願意,台灣若能更開放,更貫徹三通,對台灣經濟有很大幫助。
對馬政府全力推動大陸台商回台上市,郎咸平認為,大陸台商目前在大陸面臨的難題是匯率漲、勞動法嚴苛、成本上漲,由於台商屬於代工性質,抗壓性低,導致衰退或倒閉,已陷入生存危機,如果企業體質好,到哪個股市都可以籌資,如果體質差,回台上市不但不能解決台商融資問題,反而增加台灣金融風險。
郎咸平指出,中國經濟的問題,看似房市、股市泡沫化與通貨膨脹,其實不是類似日本的流動性過剩問題,本質是中國屬於二元經濟,地方政府的創GDP工程,比如國企、形象工程、基礎建設工程等過熱,民企過冷,政府誤認是流動性過剩,進行宏觀調控,反而加速二元經濟,過冷的部門更冷。
他說,大陸製造業陷入過冷危機,原本要投入製造業的資本從2006年起流入炒房、炒股、炒普洱茶、炒藝術品等,成為虛擬資本。東莞台商生存困難,也造成資金回流台灣,炒信義區的豪宅房市。
郎咸平認為,歐美等國際企業把大量資金匯入中國,國際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猶如「天空上的兩隻禿鷹,等著啃食破產陸企的屍體」,近期流入中國2兆美元熱錢炒樓炒房,中國急著管制熱錢,搞錯了方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