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2010-07-14 工商時報 【本報訊】


     20089月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性金融風暴後,各國政府先後實施了大規模的救市行動,及時制止了景氣的嚴重下滑。當2009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初現復甦跡象時,市場分析師對世界經濟會有二次衰退的預言就不曾止歇。當歐洲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再次對金融體系造成衝擊,投資人立即聯想到景氣是否呈現「W」型第2次探底,尤其中國今年初以來股市異常的弱勢,更讓經濟學家擔憂二次衰退已悄然在中國發生。


     當前,歐債危機惡化使得世界經濟前景撲朔迷離;在中國,經濟形勢的複雜性也大大超出了預期。中國今年第1GDP高達11.9%,但預估從第2季度開始,經濟增速將逐季放緩,呈現「前高後低」情況,這一趨勢在一些領先指標中已經有所體現。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布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1%,比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這已是該指標連續兩個月回落。


     同時,先行指數為103.4,更連續第7個月走跌。最令人憂慮的是,金融海嘯後拉動經濟增長的兩大引擎-房地產和汽車雙雙回軟。中國指數研究院5月份統計顯示,全國35個大城市中,14個城市住房成交量減少。汽車銷售資料也在下滑,5月銷售汽車143.83萬輛,較前月下降7.50%,庫存開始無法順利去化。另一方面,中國經濟中長期存在的結構問題也逐漸暴露,經濟增長過度依賴出口,內需當中投資占比過高,這些問題都到了必須要著手解決的時候。


     從宏觀調控的目標來看,最大的兩難實際上就是實現「保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政策轉型預期下半年會很快發生,而未來政策可能側重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刺激大城市地鐵、高速公路等公共基礎設施投資;二是延長或新增消費刺激方案;三是進一步鼓勵民間投資;四是縮小城鄉差距。同時將積極的財政政策改變為穩健的擴張政策。從6表單的頂端表單的底部月開始,人行已經開始放鬆對貨幣釋放的監管,研判6月新增貸款可能會小幅增加。下半年緊縮措施應不致於進一步出爐,宏觀調控應該主要傾向於落實已經實施的政策。尤其房市在成交量明顯萎縮之後,繼續祭出大規模調控政策的可能性已不會太大。


     主權債務危機使得歐洲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又趨緊張。但對於中國而言,金融體系的主要問題是流動性過剩而非不足;在實體經濟領域,由於實質利率水準過低導致了資產價格泡沫的氾濫和通膨預期的上升,這是迥異之處。由於各國的經濟結構差異,服務型經濟體尤其是以金融業為核心經濟的國家,如英、美等國家,金融部門本身的衰退就直接導致了經濟成長的轉弱,可是對於法、德等以製造業為主經濟體而言,此次主權債務危機的衝擊就相對有限,這類國家的經濟表現也要好得多。以金融發展水準仍然落後的中國經濟來說,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衝擊就更有限了。


     中國經濟體質相對穩建,政府負債占GDP比重僅20%,遠低於歐、美、日國家,各項基礎建設的投資規模仍非常龐大,又擁有發展內需消費最深厚的潛力市場,縱使下半年經濟增長可能適度回落,但2008年的衰退危機不致於重現。根據歷史經驗,在溫和擴張的景氣循環之下,反而最有利於股市走向「慢慢」長多大道。(本文作者為寶來投信策略分析師暨研究副總監,具中國CFP與證券投資分析資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kyslin 的頭像
    markyslin

    馬克林的世界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