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6 工商時報 【記者于國欽、潘羿菁/台北報導】
行政院主計處昨(5)日發布物價調查報告指出,受基本金屬、石油價格大漲的影響,4月份台灣依美元計算的進口物價年增率高達20.5%,創下近20個月新高,由4月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僅1.34%看來,國內目前並沒有輸入性通膨問題。
主計處指出,進口物價自金融海嘯以來連跌12個月,隨著全球景氣復甦,去年11月起年增率由負轉正,在石油、基本金屬價格大漲下,今年4月進口物價年增率升至20.5%,創下97年9月以來最高的漲幅。
鎳、銅、鉛、鋅及石油的國際行情在今年4月份都比去年同月大漲6成以上,但所幸玉米、黃豆、小麥、稻米的價格則較去年同月下滑。
主計處官員表示,受進口物價大漲的影響,廠商進料成本大漲,因此4月份躉售物價(WPI)年增率也升至9.09%,同樣創下近20個月以來新高。
對於進口原料價格上揚,是否將帶動消費者物價上漲,而引發輸入性通膨?主計處官員表示,進口物價的變化大約要經過半年才會反映到消費者物價,目前看來影響幅度有限,並沒有輸入性通膨的問題。
主計處官員解釋,原料價格上漲會使得企業成本升高,但企業要不要調升價格仍得看市場需求,由外食業者仍在促銷,外食價格較上年同期依然下跌看來,這一波原物料價格對CPI的影響並不明顯,4月份CPI年增率僅1.34%,相較美、歐、亞等多數國家,台灣物價漲幅明顯溫和許多。
主計處官員表示,今年1-4月台灣CPI年增率1.30%、南韓、美國及中國大陸的CPI年增率皆逾2%、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首季的CPI仍較去年同期下跌1.2%,這說明日本經濟迄今依然有通縮的壓力。
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帶動國內民生物價連番漲。對此,經建會主委蔡勳雄說,由於全球景氣復甦升溫,帶動國際原油與原物料價格上漲,整體物價都在緩升中,國內這波物價上漲就是受到國際原物料調漲影響,所以政府能做的因應處理不多。
蔡勳雄進一步說,按照主計處的預估,台灣今年全年CPI溫和上漲1.27%,不過躉售物價指數,受到油品、基本金屬與化學材料價格持續攀升影響,全年上漲4.7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