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01/11 | 李慧洋/廈門大學學生


來台灣之前,我就在金門對岸的廈門大學讀書,對對岸的台灣有很多朦朧的幻想:分治一甲子,想必他們過的和我們很不一樣吧,而且台灣實現了「民主化」。


國語說得比福建人好


九月分,有幸取得了赴台交流的機會,來台灣交換半年。


初抵台灣,感覺很新鮮,最大的不同是文字,台灣還沿用正體字,起初有些廣告牌還識不清楚。其次是旗幟,大陸消失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在台灣還迎風飄揚。幾個月之後,通過和台灣人的交往和四處旅行,我越來越感覺我們真的沒什麼不一樣。


兩岸分治多年,台灣人講的國語卻比對岸福建人好得多,交流起來反而更加順暢;台灣到處都是中華文化的符號,台北竟然能找到以我的家鄉「鄭州」命名的街道,也不難吃到「開封包子」;在國立歷史博物館,我欣賞當年河南博物館的文物;在宜蘭傳統藝術中心,我參觀和閩南地區一模一樣的祠堂。


大陸交換生到了台灣,幾周之後就學會和老師討論「五都選舉」;去了幾次台北,我也甚至能給來台北的外地人指路;大家很快適應了台灣的節奏,看花博、聽演唱會、猜選舉……


對對岸有奇怪的想像


兩岸人對對岸都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像,大家總是想像我們應該會很不一樣,親身體驗兩岸的我,對於中華文化的韌性和頑強感到驚訝。


先前的朋友知道我在台灣,聊天過程中都對台灣充滿了想像,總是在問台灣有什麼不同之處、兩岸年輕人有什麼不同之處、台灣人性格和大陸人有什麼不同。遇到此類問題真讓我很難回答,富裕與貧窮、文明與不文明、民主與專制、開放與閉塞之類的兩分法已經根本不能描述現狀。


台灣相對大陸,總體上當然還是富裕、文明、和諧和民主,台灣人的熱情和文明讓每個人印象深刻。但是大陸又是一個地區差異極大的實體,以整個大陸和台灣來對比,自然會形成種種刻板的印象。我看到廈門環島路上的賓士、寶馬比台北還要多,大陸的沿海城市衛生狀況也很不錯,台灣是自由社會但卻感覺充滿了「政治禁忌」。


我總是告訴大陸的朋友,把台灣和大陸的北京、上海想像成一樣,這樣誤差最小,這是一個比「中國」更「中國」的地方。


只是兩面不同的旗幟


相較之下,台灣人尤其是年輕人對大陸的了解有限。「大陸人也過春節麼?」、「福建人是不是也講台語」、「你們在馬路上是不是會被警察抓走」、「去大陸念書會不會適應不了」,此類問題讓我感到相當驚訝。


台灣很多媒體對大陸的報導集中於一些負面的或八卦的細節,卻忽略了對大陸整體的深度報導。我常常開玩笑說:「在台灣,上海街頭兩個人吵架可能會成為頭條新聞,大陸又建了一條高速鐵路卻無人報導」。浸淫在在這種不全面的新聞報導之下,很多台灣人很難形成對大陸的理性認知,誤解甚至歧視自然產生。


一些人刻意塑造出來的「民主台灣」「專制中國」、「文明台灣」「野蠻中國」、「富裕台灣」「貧窮中國」的尖銳對立,在兩岸交流日益增多的大環境下終會慢慢消融,欺騙大眾政治謊言最怕自由開放的陽光。文化相通比政治體制重要的多,民主化之後的台灣依然和大陸如此相同。


如果兩岸人都能到對岸走走,更多人會發現「我們真的沒什麼不同」,只是兩面不同的旗幟和一個簡體轉繁體的按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kyslin 的頭像
    markyslin

    馬克林的世界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