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9/23工商時報 李鐏龍、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周日宣布,華爾街碩果僅存的2大投資銀行高盛及摩根士丹利(大摩)為避免「雷曼化」,將轉型為傳統的商業銀行,而成為銀行控股公司,從此置身於更廣泛及更嚴格的政府監管之下。此舉意味由純投資銀行以高槓桿金融打造的華爾街現代風華,將徹底改頭換面,而投資銀行此一名稱也可能就此自華爾街消失。


 摩根士丹利週一並表示,將與日本三菱UFJ銀行策略結盟,後者已同意買下摩根士丹利1020%的股份,出資額約為9千億日圓(約新台幣2708億元),三菱UFJ將派董事赴任。三菱UFJ與擅長企業併購的摩根市丹利合作,乃希望提高自身的信用度,以加強海外戰略。


 週一紐約股市早盤,大盤震盪,不過高盛與摩根士丹利股價分別上揚0.2%與13.9%,顯示投資人肯定他們的作法。


 美國次貸風暴引發的金融大災難殺傷力驚人,已成美國資本主義與華爾街象徵的5大投資銀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兄弟與貝爾斯登)在從今年3月以來的短短半年間,若不是已樓塌燈滅,就是已名存實亡。


 知情人士指出,高盛與摩根士丹利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使其尋求與存款充沛之商業銀行合併的必要性降低,因此摩根士丹利已「無限期擱置」與美聯銀行(Wachovia)的合併談判,不過該公司出售大筆股權給中國投資公司的事宜則仍在進行。


 聯準會表示,那怕美國國會及布希政府都急於通過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企業救援方案,但這2家投資銀行仍主動要求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這明白顯示2家銀行體認到他們的金融及投資模式已經太具風險性,需要有銀行存款作為緩衝。


 相對於投資銀行以高槓桿與短期資金來進行投資,導致在市場與信用緊縮之際,遭逢資金短缺危機,美國銀行、摩根大通等大型商業銀行在最近的動盪中之所以相對安全,就是拜有客戶存款之賜。


 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意味高盛及摩根士丹利願意接受遠較過去嚴格與密切的規範及監督。規範與監督將來自於數個政府機構,而不再只是來自證管會。轉型後,2家公司將更像商業銀行,其揭露必須擴大、存款準備必須提高且風險胃納必須縮小。


 這2家銀行以接受更嚴格的政府規範,換得使用聯準會整個放款機制之權。這應有助他們避免步上雷曼兄弟、美林及貝爾斯登或破產或被大型銀行控公司買下的後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