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綜合外電2 009 / 03 / 31 星期二 20:35


經濟學家表示,在這波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中,經濟陷入蕭條(depression)的機率約低於 50%。即便蕭條真的來臨,21世紀版本也將與80年前大不相同。事實上,學界並沒有廣泛的蕭條定義。哈佛大學經濟學者

Robert Barro的看法是,個人經濟產出與消費下滑超過 10%,即被視為經濟蕭條。他預測美國進入蕭條的機率為20%

經濟歷史學家們則說,衰退 (recession)與蕭條的界線相互交疊,失業率超過 10%的時間維持數年之久,才能視之為蕭條。


目前美國經濟衰退的程度雖嚴重,確實還不到蕭條的程度。2月失業率為 8.1%,不比上一次接近蕭條的1980年代嚴重-當時失業率連續10個月超過兩位數,1930年代的「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更一度觸及25%


當今美國政府的因應措施與1930年代相比差異甚大。當時的美國聯準會不但調「升」利率,還有惡名昭彰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導致世界貿易崩潰,連政府官員對經濟狀況的診斷也有問題。


時至今日,經濟結構早已丕變,後現代社會的經濟蕭條必然迥異於1930年代的大蕭條。當時,每五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從事農業,現在則不到2%;現在有 2/3的就業人口從事服務業相關工作(比製造業穩定)80年前則不到五成。


再者,現在美國還有社會安全網絡照顧失業者。諾貝爾獎得主、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前經濟學者Robert Solow說:「我小時住在紐約,當時那有失業保險、更沒有食物券,失業人口完全沒保障。」


另一個差異是,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支出方式從糧食轉移到電子類的消費品。也就是說,現在因經濟衰退而吃不飽的人大為減少。


消費者撙節支出的方式也不相同,在資本主義的影響下,民眾刪減非日用品的空間大很多,像是有線電視、iTunes歌曲或上館子吃飯等。


93歲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Samuelson說,即使經濟沒有惡化到堪稱蕭條的境地,觸底後的調整時間仍然會拖得很長,可能歷經4-5年的成長遲緩。


1980年代起,拜賜於美國政府處理危機得宜,經濟成長雖不突出,卻相對穩定。經濟學者遂開始懷疑金融危機斲傷經濟的可能性,但這種想法,就宛如他們的前輩在80年前所犯的謬誤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kyslin 的頭像
    markyslin

    馬克林的世界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