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24 工商時報 【陳穎柔、李純君/台北報導】


     虧損連連的記憶體(DRAM)廠奇夢達,周五向德國法院聲請破產,奇夢達母公司英飛凌本季將額外提列數億歐元的準備金。至於台灣方面,包括華亞科與華邦電,合計可能因此出現約新台幣40億元的呆帳。


     但因奇夢達發生問題,將縮短解決供給過剩問題的時間,因此業內認為,此事件對整個產業來說將是短空長多。


     德國薩克森邦、葡萄牙某開發銀行和英飛凌去年12月決定給予奇夢達3.25億歐元紓困貸款。薩克森邦是奇夢達最大生產基地,該公司在葡萄牙也有廠房。不過,此一紓困方案不足以拯救奇夢達的財務困境,熟悉內情人士周四向路透社透露,奇夢達還需要3億歐元金援。


     奇夢達執行長羅建華表示,依據德國法律,聲請破產可使該公司重整程序加速,並讓該公司重建穩固根基。羅建華將重整奇夢達主要事業,他表示,該公司預期在臨時性破產管理人的支援下繼續營運。


     英飛凌已說過,若奇夢達破產,英飛凌將背負特定債務,比如返還政府補貼的大約2.8億歐元。


     奇夢達在去年121日預警,倘若該公司尋求財務援助的協商沒有結果,而產業環境繼續惡化,該公司將在今年第一季面臨流動性短缺。


     外資推算,奇夢達台系代工華亞科與華邦電將因此在帳上出現30多億元與5- 9億元的呆帳,連帶讓華亞科與南亞科去年第四季虧損擴大,而華邦電方面雖可藉由尚未支付的授權費與設備轉讓方式讓呆帳金額降到最低,但卻面臨得重新找技術夥伴的命運。


     華亞科原為奇夢達與南亞科持股各半的DRAM專業代工廠,旗下設有2座月產能共計12萬片的12吋廠,另外華亞科所採用的溝槽式製程也是源自奇夢達的技轉。


     外資圈估算,奇夢達至今恐還積欠華亞科超過30億元的未付帳款,華亞科很可能會在去年第四季財報中一併提列,此舉將讓華亞科單季的虧損金額大增。


     至於華邦電方面,華邦電12吋廠標準型DRAM單月產出僅16千片,雖然全給奇夢達,但因數量甚少,因此積欠華邦電的未付帳款金額並不高,華邦電內部估算,總金額不及10億元,而華邦電計畫以尚未繳給奇夢達的技轉費來相抵,也會以債權人身分要求奇夢達提供設備等資產來抵債,不打算提列呆帳損失。


奇夢達聲請破產 DRAM產業短空長多



2009-01-24 工商時報 【涂志豪/新聞分析】


     曾經是台灣DRAM廠重要合作夥伴的德國DRAM大廠奇夢達(Qimonda),因為本身資金缺口過大,短期內又找不到足夠資金挹注,昨日已向德國慕尼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成為這波DRAM大空頭循環中,第一家宣佈倒閉的業者。


     奇夢達倒閉隱含了三個重要意義。第一,當年西門子先投入DRAM事業,後將半導體(DRAM)切割出來成立英飛凌,之後又因不堪虧損而再切割成立奇夢達,現在奇夢達又被迫退出DRAM市場。這代表德國近20年來在DRAM市場高達數百億美元的投資化為烏有。


     第二,奇夢達是目前全球唯一的溝槽式(trenchDRAM技術的擁有者,在近五年的DRAM技術製程競賽中,因為微縮速度遠落後敵對的堆疊式(stacked)製程,過高的單位成本,導致奇夢達在這波不景氣中最先敗下陣來,溝槽式DRAM技術正式走入歷史。


     第三,翻開過去的DRAM發展史,每810年一次的大空頭循環中,最後一定是有大型DRAM業者退出,空頭循環才正式結束,並開始醞釀大多頭行情的到來。1980年代的美國業者如德儀、IBM等退出,到1990年代日本業者東芝、日立、NEC等退出,2000年代則是德國奇夢達最先被迫退出。這也代表DRAM景氣空頭已走到尾聲。


     雖然奇夢達在申請破產保護的同時,仍希望透過重整計劃,重新回到DRAM市場,但由過去經驗來看,退出的業者已經沒有回頭的本錢。所以,市場上一下子少了10萬片的月產能,對目前仍燒錢不止的DRAM業者,已經盼到了寒冬將近的第一隻春燕,若之後再有其它業者退出,配合目前各業者的減產動作,DRAM景氣可望在今年中旬就反轉向上,當然,復甦的強度仍得視大環境需求而定。


     奇夢達倒閉後,接下來全球市場目光將集中在台灣DRAM紓困案。茂德因無法獲得政府挹注資金,214到期的111億元公司債確定還不出來,接下來召開的債權人會議會有什麼結論,目前不得而知,但若債權人決定要求茂德還錢而清算茂德資產,則茂德也將步上奇夢達申請破產保護的後路。所以台灣政府要不要營救茂德,反而成為左右DRAM景氣回升與否的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