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9時在總統府大禮堂主持「中華民國建國98年國慶典禮」。






  



總統致詞表示,在今年八月中旬,政府就決定今年國慶日除中樞舉行典禮外,其他慶祝活動全部停止。這是因為「八八水災」有700多位同胞罹難或失蹤,我們感到像失去自己親人一樣的哀痛,實在沒有心情舉辦國慶活動;只希望讓往生者安息,讓家園更為安全,讓悲劇不再發生。這些都是我們對災民以及全國同胞最莊嚴的承諾。
  關於兩岸關係,總統表示,過去一年,兩岸關係大幅好轉,臺海出現和平契機,這是兩岸共同努力的成果,不僅符合大多數人民期待,也贏得國際社會普遍的肯定。一年多來,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務實基礎上,簽署了9項協議,從陸客來臺觀光到兩岸三通直航,從食品安全到司法互助,合作範圍日益擴大,善意與互信也逐步累積。我們相信未來包括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在內,還有很多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的工作,等待我們去開展。
  不過,總統也強調,兩岸間的差距與疑慮,有其歷史因素,不可能一步跨越,旦夕消弭。將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仍需雙方抱持信心,正視現實,循序漸進,以擴大互信,求同化異。
  總統並指出,再過四百多個日子,就是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為了慶祝這個偉大的日子,並告訴我們的子孫,中華民國在狂風暴雨中,永遠屹立不搖;在淬鍊磨練後,更為燦爛奪目,他特別在國慶日今天正式宣布成立「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慶祝活動籌備委員會」,請蕭萬長副總統擔任主任委員,結合政府與民間,規劃一整年的慶祝活動。




  總統98年國慶談話內容全文為:
  蕭副總統、吳主席、宋主席、郁主席、五院院長、各位資政、國策顧問、各位首長先進、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先生、以及全國同胞們:大家好!

  今天是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國慶。早在八月中旬,政府就決定今年國慶日除中樞舉行典禮外,其他慶祝活動全部停止。這是因為「八八水災」有700多位同胞罹難或失蹤,我們感到就像失去自己親人一樣的哀痛,實在沒有心情舉辦國慶活動;只希望讓往生者安息,讓家園更為安全,讓悲劇不再發生。這些都是我們對災民以及全國同胞最莊嚴的承諾。



  近年全球氣候異常變遷,各地大型災難頻傳,在亞太地區尤其顯著。兩個月前臺灣就經歷一場大自然的震撼教育,我們親身學到慘痛的教訓。我們深刻領悟,大地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居所,面對大自然,人類要學習謙卑,建立順應環境的發展觀念,不再與山河爭地。今年將是我們國土規劃保育工作的轉捩點,我們要儘快通過「國土計畫法」,做到以安全為優先,以生活為中心,以永續為目標,尤其危險地區一定要禁止或嚴格限制開發。未來災區重建,必須考量氣候變遷因素,並且與目前推動中的河川綜合流域治理及國土規劃相結合。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必須遷村的地區,儘可能做到「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讓社區在重建之後,原有的文化脈絡及經濟關係得以永續發展。



  「防災重於救災」是「八八水災」給我們的另一個關鍵教訓。只要防災做得好,可以大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與損失。為達成這個目標,政府已著手改革現有的災害防救體系與運作,強化中央與地方的協調聯繫,落實地方政府各單位平日災防教育與訓練,大幅提高民眾的防災意識,並將災害防救列為國軍中心任務之一。全臺5個作戰區在平日就完成災害防救的兵力部署;災害發生前就主動在危險地區預置兵力,準備隨時援救。事實上,在莫拉克颱風造成災害前,就有21個村落的33位鄉長、村長、警員與土石流防災專員,斷然撤離9,100人到安全地區。如果當時沒有及時撤離,死傷估計還會增加1,046人。正是這些可敬的防災英雄高度的防災意識與正確的情勢判斷,挽救了近千條人命。



  這次救災過程也讓我們看到臺灣人的愛心與這塊土地旺盛的生命力。災後政府與各地民眾、慈善團體,熱心積極投入災區服務,踴躍捐輸,捐款總額達178億餘元;國軍出動超過56萬人次,警察、消防與工程人員出動超過41萬餘人次,志工超過14萬人次投入救災行動。他們不畏艱險,不眠不休的搶救安置災民,搶通路橋,搶修堤防,疏通河道,清理家園。這段期間,災區出現了無數的救災英雄,救出了5萬多位災民。這些英雄有的是士兵,有的是飛行員,有的是警消人員,有的是村里長,更有的是志工。我們不一定叫得出他們的姓名,公開表揚的更是少數,絕大多數都是無名英雄,他們默默奉獻心力,把災民當成自己的親人。洪水固然無情,但臺灣強大的內聚力與生命力,卻在艱困時期充分顯現,大家不分彼此,相互扶持,這就是臺灣否極泰來的希望。我們一定要將這股力量,轉化為臺灣未來進步的動力。



  從去年五月執政以來,我們深深感受到全球正步入一個快速變動與充滿挑戰的年代,而一個國家如何因應挑戰,將是興衰乃至存亡的關鍵。我們首先遭逢國際金融海嘯,全球許多銀行倒閉,股市狂跌,人心惶惶,伴隨而來的是出口停滯、訂單銳減、經濟衰退、失業大增。政府立即沈穩因應,宣布銀行存款全額保障,並多次降息,穩定了金融;推動擴大內需方案,刺激了消費,提振了信心;鬆綁兩岸經貿,開放陸客來臺,實現三通直航,開創了嶄新機會;規劃六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多元發展,激發了新的成長動力。此外,政府積極推動節能減碳,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成效良好,扭轉了過去八年的頹勢:一年來全國民眾節省電量45億度,相當於臺南縣市187萬居民的全年用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減少了288萬公噸,相當於7,784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前述這些拔尖築底的工程,讓臺灣安然渡過金融海嘯的衝擊,並邁向低碳經濟。我國競爭力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的排名從去年第17名一口氣上升到今年第12名,進步了5名;也在世界銀行「2010年全球經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 2010)中從61名上升到46名,進步了15名。經建會的景氣燈號已連續三個月呈現黃藍燈,今年第三季的經濟情況又比第二季明顯改善,代表景氣已脫離谷底,經濟開始回穩。俗話說:「打斷手骨顛倒勇」,臺灣不但沒有被金融海嘯擊倒,反而比以前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應付外來的挑戰。



  幾個月前,H1N1新流感在墨西哥流行時,又一次引起全球恐慌,雖然它不像SARS那樣致命,我們卻不敢掉以輕心。五個月來,政府與民間的防疫工作,不論是疫苗、藥物的準備與公衛措施的推動,都不輸給先進國家;感染率、致死率目前也控制在較低的水準,而國人在配合上的表現,更令人欣慰。秋冬即將來臨,H1N1疫情可能再度升高,政府已有充分準備,有信心將疫情降到最低。



  莫拉克絕對不是最後一個颱風,H1N1新流感也絕不會是最後一次疫情。面對未來可能的天災,我們要有「料敵從寬,禦敵從嚴」的心理準備,將每一個颱風當成莫拉克,把每一種傳染病疫情當成SARS來防範,損害一定可以大幅減少。最近芭瑪颱風來襲,這是繼莫拉克颱風之後第一個入侵臺灣的颱風,由於我們記取先前教訓,災前撤離危險地區7,863位居民,防災的警覺與準備,已有相當進步。幾十年來,臺灣在風雨之中,淬鍊成長;普遍的憂患意識,讓這塊土地的人民,不敢鬆懈,因而渡過各種艱難險阻,這是臺灣屹立不搖的根本原因。如何進一步普及並提升防災意識與行動,將是臺灣面對的嚴厲考驗。



  過去一年,兩岸關係大幅好轉,臺海出現和平契機,這是兩岸共同努力的結果,不僅符合大多數人民期待,也贏得國際社會普遍的肯定。一年多來,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務實基礎上,簽署了9項協議,從陸客來臺觀光到兩岸三通直航,從食品安全到司法互助,合作範圍日益擴大,善意與互信也逐步累積。我們相信未來包括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在內,還有很多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的工作,等待我們去開展。可是兩岸間的差距與疑慮,有其歷史因素,不可能一步跨越,旦夕消弭。將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仍需雙方抱持信心,正視現實,循序漸進,以擴大互信,求同化異。




  近來令人感動與鼓舞的是,去年大陸四川地震,臺灣各界踴躍捐輸救援,其金額與志工數,高居世界之冠。今年臺灣「八八水災」,大陸不遑多讓,其物資與捐款,也居世界之冠。兩岸人民這種「血濃於水」的民族情感,讓我們對未來的兩岸關係充滿信心與期待。
  我們也瞭解,和平發展兩岸關係的同時,國內一部分同胞仍有疑慮,擔心國家主權與臺灣利益受損。我們願意經由國會與政黨等各種管道的對話與溝通,凝聚全民大陸政策的共識。臺灣是一個民主社會,政府處理兩岸議題,一定會以維護國家主權與增進人民福祉為最高指導原則,並接受民意與國會的監督,這點英九念茲在茲,絕對身體力行,確實做到。



  兩岸關係改善,也有助我國的外交,因為世界各國,不論有無邦交,都樂見兩岸對立的緩和,大多數也樂於同時跟兩岸發展友好關係。一年多來,我們推動「活路外交」,兩岸同時釋出善意,終止長期以來爭取建交的惡性鬥爭,我們邦交國關係漸趨穩定,無邦交國互信增強,而臺灣的國際地位逐步提升。也因此,不論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袖會議、「政府採購協定」(GPA)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的參與,都有突破性進展。我國在今年五月批准聯合國1966年的兩項人權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也頗受國際人權界好評。在重返聯合國體系的策略上,我們從去年開始調整過去徒勞無功的衝撞,而以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及其活動為優先目標,實質提升臺灣的國際參與及貢獻。這些務實可行的新策略,得到國際社會普遍的肯定與支持,有效提升了臺灣的國際形象與地位。



  活路外交是正派外交、人道外交,更是軟實力外交,不僅拓展了臺灣的國際空間,也為我們贏得國際社會的尊敬。今年七月,我國在高雄市舉辦第八屆世界運動會;九月,在臺北市舉辦第二十一屆夏季聽障奧運會。這兩項大型國際賽會,我國都有極為亮麗的表現。不但中華健兒贏得史上空前數量的獎牌,在參賽100多個國家中分居世界第7及第5;而主辦城市的精心策劃,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援,大量志工的熱情投入,臺灣人民的友善好客,更令國內外人士感動。無怪乎,「國際世界運動總會」(IWGA)主席朗佛契(Ron Froehlich)先生公開讚許,高雄世運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世運。「國際聽障體育總會」(ICSD)主席艾蒙絲(Donalda Ammons)女士也頻頻稱道,這次臺北聽障奧運會是八十五年來辦得最好的一次。此外,英九得以主辦國元首身分,在這兩項國際運動賽會開幕典禮中宣布大會開始,這也是歷史上的第一次。由此證明,只要我們有實力,走正路,全世界都會為我們豎起大姆指。



  如今兩岸關係雖然大幅改善,我們卻從未輕忽對岸的軍事威脅。我們積極尋求海峽和平,但絕不會犧牲臺灣的國防安全。因此,「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的國防戰略仍是我們的堅持。我們要積極發展一支以募兵制為基礎的專業化軍隊,同時也是一支「小而精,小而強」的國防武力,以捍衛臺澎金馬的安全。



  各位先進,回顧中華民國九十八年的歷史,令人感觸良深。中華民國政府在大陸三十八年,除了北伐後的「黃金十年」外,多數時間戰亂頻仍,人民生活顛沛流離,沒有充分機會全面實現國父 孫中山 先生的建國理想。但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六十年間,卻能落實土地改革,普及全民教育,推動經濟發展,建構社福體系,實施民主憲政。經過六十年的建設,臺灣中產階級茁壯,媒體自由開放,公民社會穩固,環保意識抬頭,社區營造與志工運動蓬勃發展。我們一步一步地創造了一種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這是我們全體國民共同的資產與驕傲。



  這六十年來,中華民國與臺灣的歷史與文化早已結合為一。所謂「臺灣精神」,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展現在曾為這塊土地打拼奮鬥人民身上的價值與風範。從日據時代記述臺灣先民歷史的連雅堂,推動民權啟蒙的蔣渭水,抵抗日人壓迫的莫那魯道,播種臺灣文學的賴和,到近代推動土地改革的陳誠,開創經濟轉型的李國鼎、孫運璿,以及從《自由中國》到《美麗島》數十年來爭取民主人權的志士。百年來,這些人堅持理想,是「臺灣精神」的代表人物。這種精神延續到今天,有像世運、聽奧那些奮戰不懈的運動選手,有像災難中捐款救人的志工及慈善團體,有像九月間在情況危急下犧牲自己、搶救全車乘客的兩位大客車司機蘇勝裕與侯文田,更有像把臺灣文化帶到世界的優人神鼓、表演工作坊與小西園掌中戲;而朱銘的雕刻、廖修平的版畫及劉國松的創新國畫也深受國際人士重視,在世界藝壇佔有一席之地。臺灣各個角落幾乎時時呈現這種典範,成為「臺灣精神」的象徵,也在悠久博大的中華文化中,注入了鮮活的臺灣特色。



  「臺灣精神」凸顯了臺灣人的核心價值,豐富了中華文化的深層內涵,也造就了臺灣,造就了你我,更將造就我們的後代。我們應該相互疼惜,攜手向前,將「臺灣精神」發揚光大,傳承百世。


  再過四百多個日子,就是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一百年前革命先烈的呼喚,仍在我們耳邊迴響;一百年前建國先賢的理想,仍在我們眼前閃耀。民有、民治、民享依然是我們共同的誓言;民族、民權、民生仍是我們奮鬥的目標。為了慶祝這個偉大的日子,並告訴我們的子孫,中華民國在狂風暴雨中,永遠屹立不搖;在淬礪磨練後,更為燦爛奪目,英九特別在今天國慶日,正式宣布成立「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慶祝活動籌備委員會」,請蕭萬長副總統擔任主任委員,結合政府與民間,規劃一整年的慶祝活動。



  各位同胞,我們的信心堅定不移,我們的腳步踏實不虛,我們將傾全力推動各項國家建設,為中華民國奠定未來百年盛世的堅實根基。最後,敬祝中華民國國運昌隆!各位嘉賓闔家安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