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01/05 14:16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200815日 專電)國際原油價格每桶漲破一百美元大關,導致亞洲各國商家與消費者間劍拔弩張。到底應該編列更多預算給予補貼,還是要讓物價持續上漲造成通貨膨脹的高風險,成為各國政府的難題。


由於美元疲軟和區域地緣政治的隱憂等壓力,導致國際原油價格三日在紐約漲破每桶一百美元的關卡,讓今年有個崎嶇的開始。


新加坡「海峽時報」今天以亞洲連線報導的方式指出,面對原油價格衝上一百美元大關,亞洲各國的政策反應有很大差異。


在菲律賓、印度和泰國,已經決定了油價上漲的政策;但在中國、印尼、台灣和馬來西亞,則因為種種原因,短期內似乎不會調漲油價。


報導指出,不斷攀升的石油價格,從二零零二年迄今已經上漲五倍,使各國政府的燃油補貼政策負擔變得更加沈重。而攀高的物價,帶動了通貨膨脹,也在一些國家成為政治上的「易燃物」。


創下新高紀錄的油價,成為北京當局新的頭痛政策,北京當局掙扎著是否要在能源政策引入亟需的價格改革,並抑制過去十一年已上升百分之七的通貨膨脹率。


但由於北京當局擔心調高油價將引爆新一波惡化的通貨膨脹,因此,中國人民在短期內似乎暫時可以和國際油價高漲的情況隔絕。


市場分析師指出,看來石油價格漲幅的限制,讓中國的駕駛人和企業只需要支付約每桶五十美元的汽油和柴油價格。但是持續拖延能源價格改革,將傷害北京正在鼓勵的節約能源和增加工作效率政策。


反觀石油有百分之七十仰賴進口的印度,趁著先前大選不明朗的時機,政府似乎傾向溫和地調高油價,以削減對石油公司的龐大補貼。


印度石油暨天然氣部長迪歐拉之前告訴媒體,他已經和政府內其他盟友討論批准油價上漲的事宜。


印度在十八個月前物價上漲後,由於通貨膨脹率約在適中的百分之五,這讓印度政府有餘裕去限制、處理物價上漲的問題。


報導引述未具名的新德里官員指出,政府二月底將進入預算案規劃階段,將會有些時間來討論一些明智的政策。


至於全球石油第四大進口國南韓,面對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和低經濟成長,只能透過調高油價來提振經濟。南韓副總理兼財政經濟部長官權五奎去年底表示,「經濟將面臨困境」。


報導引述未具名分析師指出,面對三月將舉行總統大選,台灣政府不可能調高油價,因為調高油價將損及大選的支持度。


報導說,東南亞油價最低的馬來西亞,已經表示將付出沈重代價維持現有的燃油補貼政策,盡全力讓油價維持現狀。估計這將耗費四百億令吉(約新台幣四千億元),相當於馬國整個國家發展的支出。


在印尼,政府新財政預算案中設定的油價只有每桶六十美元,有些人擔心油價每桶破一百美元將導致政府的經濟計畫陷入混亂。但是,印尼政府已經排除削減燃油補貼預算編列,以紓緩對預算案的壓力。


對於一些開發中國家的燃油補貼政策,亞洲開發銀行的關切已經超越了只是口頭警告的程度。


在菲律賓,感謝在海外工作的菲律賓人匯入大量外匯,強化菲元的匯率,以購買石油,因此菲律賓沒有燃油補貼政策。


泰國政府則在拖延數週之後,允許公共汽車和計程車調漲費率,同時允許零售燃油價格採自由浮動制。但泰國官員坦承,今年將難以把通貨膨脹率抑制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