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提供】2008.02.03 03:40 am


1998年以來,台灣金融研訓院即致力於金融營運趨勢之調查,旨在提供金融業界對於景氣、金融環境、業務發展及政府政策上的看法,為業界先進提供參考之方向,期望在促進金融體制健全的發展上,能略盡綿薄之力。此次,我們針對2008年展望調查之結果,區分一般及基層金融,茲整理並歸納成果及意涵如下,呈現予讀者分享。


一般金融


一、整體經營環境與營運狀況


就本次所進行「2008年金融業營運趨勢展望問卷調查」之結果,多數機構對今(2008)年景氣以看好及持平者居多,態度顯較前次調查樂觀,且隨著國內選戰到來,各方釋出利多政策,例如三通或是放寬投資大陸等限制,都為國內經濟前景,點燃一盞明燈,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看好者多,景氣下降比例並未較去年減少,說明了看好景氣的背後仍有不少機構存有疑慮,值得政府關注。


其次,利率將維持走高、整體逾放仍維持下降趨勢。同時,隨著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潮流日盛,國民持有國外資產的情況持續增加。就金融機構收入面而言,整體認為今年整體營收仍將成長,但幅度較前一年低;消費金融與OBU業務成長力道趨緩。而財富管理、企業金融為未來經營的重點,加以政府未來若能放寬對大陸投資,在對岸平均每年高達40%以上的儲蓄率且人口龐大的商機下,不僅消費金融,其他業務之獲利,可能有所期待。 (見圖上)


二、金融政策環境


2008年金融業發展大型銀行,採行合併或策略聯盟,將為主要管道,然必要性已降低;對應政府推動之「金融套案」,銀行業者認為「銀行市場結構重整」與「建立具國際競爭力的金融產業賦稅環境」為優先目標。


在二次金改及各項金融法案推動後,我國金融環境已有改善,但金融市場結構仍存在諸多問題,以致金融業界整併意願雖高,卻對配套措施仍不完善有些擔憂,進而影響其發行金融商品意願等等。


對於政府金融套案之推行,在「銀行市場結構重整」方面,應先處理我國「缺乏大而好且具國際競爭力之銀行」、「公股金融機構之市占率偏高」及「銀行家數過多」等當前問題。


在「建立具國際競爭力的金融產業賦稅環境」方面,稅捐機關之賦稅政策,不僅要考量公平正義、財政收支及課稅能量,也須兼顧市場發展與經濟成長,更須考慮國際慣例及對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如此金融機構才有健全的成長空間,且有利於新金融商品的推出。


三、資產證券化業務


截至200710月底止,金融資產證券化商品已核准(或申報生效)發行金額達新台幣3,572.9億元,整體認為2008年證券化規模總和平均值將較去年為高,但是成長趨緩。調查顯示,金融資產證券化的最主要困難為次級市場未能活絡,致影響投資人購買及業者發行意願。


同時,有鑑於去年美國次貸風暴(subprime mortgage crisis),業者對於日後投資資產證券化商品,將格外重視其「產品組合內容」,且採取謹慎之投資策略。金融創新為金融機構提昇競爭力之道,我國由於金融市場競爭激烈,利差縮減,金融機構的獲利能力逐漸趨緩,甚或下降,對此,我國金融業務仍需多元化發展,減少對利息收入的倚重,並積極培養開發新金融商品的人才。


四、人才培訓與發展


調查顯示,全體金融機構之訓練與發展投資約占員工薪資(或人事預算)的2.31%,略有提升,但與歐美相較,仍顯得不足,顯示人員培訓投資上仍有待加強。金融業務朝向多面化經營,「風險管理」、「財富管理」及「企業金融」三方面為金融業未來發展重點且亟需人才投入。


相較其他國家,我國人才培育預算仍有進步空間,金融機構須長期持續人力資本的投資,且輔導金融從業人員之證照取得及專業學識之學習,才能迎合現在講求專業的金融環境及客戶需求。(見圖中)


五、兩岸金融


金融機構赴大陸發展意願依舊居高不下,大陸經貿快速發展,世界主要各國對其進出口依賴度與日俱增,「客戶需求」成為推動國內業者赴大陸發展之主因。由於發展歷史及經驗,加以語言、文化之先天條件,無論在行銷面、人力資源、財務面及研發創新,都較去年深具信心及優勢。承繼去年調查,「大陸市場潛力大」仍為金融機構赴大陸發展之主要誘因之一,兩岸經貿日益發展,帶動台商對我國金融機構的需求,加深我國金融業投資大陸的意願。


截至200612月底,已有來自全球22個國家之外資銀行在中國大陸設立200家分行、79家支行。有鑑於此,政府應預為檢討如何放寬我國金融機構赴大陸設點或參股的限制;業者方面,也需做好經營大陸市場的準備及應對措施,如此,才能在不危及我國經濟與兼顧業者商機的情況下,達成我國整體經濟金融的有利目標。


六、金融控股公司綜效


「金融機構合併法」、「金控法」相繼通過,金融控股公司的形成已成為趨勢,挾著業務交叉銷售、營運成本降低之優勢,將為金融業另創一番新局面。惟從調查結果顯示,對於2008年之預測,整體獲利率依舊成長,然而受到去年以來的油價飆升、輸入型通膨壓力節節升高,且部分受前年卡債影響,推動營運成本上揚,致使成本下降率不若2007年之調查結果。如何使金控旗下業務緊密結合、並利用現有客戶基礎銷售不同商品與開發多元化之商品,實為獲利關鍵之一。


基層金融


對於2008年國內整體景氣,農漁會業者看法較去年悲觀,尤以規模小之業者近半數持悲觀看法。面對金融市場之競爭,規模越大業者感受競爭程度愈強,整體業者也體認到經營風險的攀升,包含不動產市場景氣下降、利率走勢上升、存放利差縮小等。業者咸感金融機構的合併與重整帶來威脅,特別是大規模都市型農會最感深刻。


然而業者依然採取保守經營作法,內部組織傾向維持現況。至於因應金融環境的競爭,業者之經營策略主要以「政策性專案農貸業務」及「手續費收入」為其業務重點;對於放款業務,出現成長及衰退兩極化看法。整體而言,預期2008年資產品質、財務指標可持續改善,整體營收小幅增加。(見圖下)


面對退場機制,農漁會業者雖首偏由鄰近的農漁會合併經營不善之信用部,其次為由全國農業金庫合併其信用部,然而進一步詢問合併經營不善信用部之農漁會則意願不高(20%),承受獨立切割之經營不善信用部意願亦不高(21%),說明農漁會之退場不容易執行,但業者對已退場信用部得新設卻能認同。


目前政策上雖已建置退場機制,實務上仍有必要增加誘因措施予承受農會(如搭配業務開放、相關稅務減免、無息或低利貸款等),才有可能順利處理經營不善信用部退場。


全國農業金庫於94526開業至今滿兩年多,相較去年調查結果,信用部經營者認為全國農業金庫對信用部之業務發展滿意程度較去年提高3%,惟認為無助益及滿意度下降者仍占26%。全國農業金庫在收受轉存款(60%)、一般輔導或專案輔導(48%)、提供專業諮詢(44%)、大額授信聯貸(39%)、投資有價證券(37%)等對信用部業務發展有相當大助益,顯示農業金庫的角色與功能已獲全國農漁會普遍認同,但從無助益及滿意度下降者比例來看,亦說明仍有改善空間。


業務推動方面,整體農漁會信用部認為需要農業金庫首要協助業務項目為業務範本(放款定價政策等),其次為風險管理(作業風險與風險準備),再者為代收業務。高達7成農漁會信用部認為2008年客戶對代收業務需求將提高,其次為保代業務與協助金庫代銷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及公司股票,顯示在金融商品的推陳出新下,擴展非放款業務收入,可發展為2008年農漁會信用部的業務重點,亦是亟需全國農業金庫協助之處。


全國農業金庫為農業金融體系的上層金融機構,其經營之良窳攸關農業金融體系之健全性與完整性。因此,有必要加強農業金庫之風險管理制度及提升資金運用能力,並發揮投資銀行之功能。另應加速資訊共用平台的整合,研發新金融商品,協助信用部增加多元化收入,提昇其業務競爭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