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評析:政府官員不好好務實的為人民作事,又在搞一些沒有價值的『正名』動作,只會增加社會成本,製造不必要的混亂與誤會!


學者,砲聲轟隆隆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08.02.13 03:07 pm


教育部通過九年一貫語文領域「微調」內容,「中文」改為「漢字」、「國語文」則變「華語文」。對此,學者認為實在不必如此,因為一個國家人民共同使用的語言就稱為國語文,而「華語文」是外國人的說法。更有學者痛批,政府的作法是想把和中國有關的東西都丟棄。


世新人文學院院長洪國樑表示,每一個國家都有它的語言,韓國有韓文、英國有英文、日本有日文,稱呼自己國家的語文與國語文是天經地義的事,不必特別強調是華語文。


至於把中文改為漢字,他則表示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像漢族有漢族的文字、滿族也有滿族的文字,把中文改成漢字其實也沒有錯。


洪國樑提到,「華語文」是外國人對中國語文的稱法,如果和韓國人談論到國家語言時,為了避免產生誤解可稱為華語文,但九年一貫是針對本國學生,實在沒有必要把國語文改為華語文。


而前教育部國語會主委李鍌也表示贊同,他說,孩童從小覺得自己說的語言叫國語,上學後卻變成華語文,一定也會覺得奇怪,非要把國語文改為華語文的作法更是意識形態,主要原因是政府認為國語文是北京音系而非台灣的,所以想要丟棄。


國語改華語 國中老師很錯愕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08.02.13 03:07 pm


「華語內涵是什麼?廣東話、客家話是不是華語?」北市國文科輔導團的老師聽到「國語」要改稱「華語」,感到錯愕,認為這麼大的事,應該廣泛討論再定調,不然會造成教學混亂。


台北市國中國文科輔導團召集人、永吉國中校長林美雲表示,單是台北市就有幾千位 國文 老師,但是只有極少數參加課綱研修小組、審查小組會議的老師才知道「中文」改「漢字」、「國語」改「華語」,她認為資訊應更公開,開放讓各界充分討論,否則驟然發布實施,會讓老師「各自解讀」。


有 國文 老師表示,華語是相對於外國人來說的,在國內很少人講華語兩個字,而且不同地區的人,對華語的內涵也有不同的解讀。例如,馬來西亞的人,可能把普通話、廣東話、客家話,通稱為華語;外國人聽香港人說的話,也認為是在講華語。


林美雲表示,並不是說「國語」不能改成「華語」,但需要透過更廣泛討論,釐清「華語」內涵的共識,不然會更混亂。


她指出,目前多數人的認知,華語通稱是華人地區說的語言,突然要把「國語」改為「華語」,老師一下子會無所適從。


仍叫國語課 以免動作太大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08.02.13 03:07 pm


教育部國教司長潘文忠強調,國語課程名稱不會改變,還是叫「國語」課。


「微調」後的國語文課綱,也對教科書編選時文言文的比率有所規定,第七學年(國一)占15%~20%、第八學年(國二)占25%~30%、第九學年(國三)占30%~35%。現在只規定文言文的比率為15%~30%


潘文忠說,國語文能力指標文字的修改,是由學者專家和領域教師組成的研修小組提出草案,再由語文領域專業學者作專業審查,最後交由47人組成的課綱審議委員會以合議決方式通過,該委員會成員 包括 教授、領域專家、教師及家長代表,絕不是部長或行政可以「指導」的。


但是課綱委員中唯一的家長代表、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說,他沒有收到開會通知,所以未出席國語文課綱審查大會。他表示,可以理解國語改成華語,但中文改稱「漢字」則很奇怪,他認為閩南語也是正統的漢字,如果中國文字改稱漢字,閩南語也應該稱為漢字。


國語改成華語,那麼課本和課表是否也要跟著改?潘文忠表示,課程名稱不會改變,還是叫「國語」課。課綱審議委員之一、台北市實踐 國中 老師林麗純也同意,「國語課」不要改為「華語課」,以免「動作太大」,引發外界不必要的聯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