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2008.10.13 03:02 am


CDSCDO?你記得也好,但多希望全部忘掉。這場全球金融危機塞滿了縮寫英文字母的專有名詞,看得投資人腸胃打結,卻搞不清楚金融市場喝了什麼毒藥。


就連美國人自己看了都會頭痛不已,因為這些專有名詞是華爾街「金融煉金術」創造出來的「金融字母湯」,和一般人熟知的貸款、股票、債券都不相同。


故事還是要從房貸說起。


房貸抵押證券 MBS


Mortgage-backed security


銀行承作房貸如果留在自己帳上,就要等貸款人花二、三十年的時間付完本金與利息。政府管制的商業銀行放貸金額也不能無限擴大,總要與存款構成一定比例,銀行能作的貸款有限就等於銀行家的獎金有限。


這樣賺錢實在太慢,於是華爾街想出把房貸包裝成證券轉賣的作法。由於房貸只要不違約,就會持續收到本金與利息,產生和債券相似的「現金流」。銀行就把房貸依照風險與收益分類,打包成一捆一捆當債券賣的房貸抵押證券(MBS)。


MBS有固定現金收益,利息比公債高。而且要是房貸收不回來,還有房子可以賣。銀行順利丟出風險,可以作更多貸款賺更多手續費。


不幸的是,一般可做的優級房貸總是逐漸飽和。要開拓新市場,就必須瞄準以往不可能借到房貸的「新客戶」。於是,針對信用記錄不佳者承作的次級房貸就出現了。


忍者貸款 Ninja loan


No INcome, no Job, no Asset


次級房貸是美國房貸放款失控的起頭,而「忍者貸款」更是美國房貸市場病入膏肓的徵兆。這種房貸是指貸款者沒有收入(income),沒有工作(job),也沒有存款等資產(asset )。


這種人怎會有能力買房子?沒人在意。業者承作房貸就是為了打包賣出去,風險是別人的,埋在看不見的明天;獲利是自己的,而且現在就可以兌現。


擔保債權憑證 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如果散落的房貸可以包成整捆MBS批發賣掉,為什麼不能把所有按期攤還、收取利息的債務也都變成證券賣掉?擔保債權憑證(CDO)就這樣出現了。


從卡債、就學貸款到次級房貸,這些大大小小的債務可以集中成為一個「資產池」。整個資產池再切割成優先層(senior tranche)、中間層(mezzanine tranche)與股本層(equity tranche)。如果有債務人還不出錢,就從最下面的股本層開始吸收損失,依序向上。


優先層CDO由於最後承受損失,信用等級可以提高,發行商通常會讓優先層CDO拿到等於美國公債的最高信評,退休基金與政府機構因此樂於大舉買進CDOCDO市場爆炸性成長。


信用違約交換 CDS


Credit default swap


華爾街至此已經把大量倒債的風險包裝、承銷出去,自己也買了一大堆這些金融產品,這時還要怎樣分散風險?可以買進信用違約交換合約(CDS)。


CDS的基本出發點,是買方支付CDS賣方一筆「保險金」,由賣方擔保買方持有的債權可以如期收回。CDS賣方不花一毛錢就可以坐收「保費」,CDS買方則可在帳上勾消風險,再去承作更多債務風險。


問題是CDS市場完全不受管制,已經變成對賭債務會不會違約的特大號賭場,目前膨脹到55兆美元規模。交易員如果猜哪家金融機構或哪筆金融合約會倒帳,與其他交易員傳個網路簡訊,就可敲定數十億美元的CDS合約。對賭雙方完全不必持有準備金或者被賭的資產。


CDS也沒有中央清算機制,使得雷曼兄弟公司倒閉時沒人知道牽扯到多少CDS金額。更糟的是作莊的CDS賣方可不一定有錢賠,一家百萬資本的避險基金可能承作百億美元的CDS


就這樣,華爾街把借錢拿不回來的風險層層轉嫁,美國人欠下的鉅額債務經過層層包裹,放大變成千百倍的金融商品,銀行家從中賺取鉅額手續費。這些包裹轉嫁的風險資產現在變得乏人問津,就成為卡在全球金融體系中天文數字的壞帳。現在只有政府印鈔機可以概括承受這些風險,這鍋難以下嚥的字母湯,終究要由所有納稅人喝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