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9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後金融海嘯時代還有什麼產業或區域可以強出頭?根據最新一期Time可歸結出六大商機,分別是基礎建設、生物科技、糧食、民生必需品、綠色能源和非洲。


     根據TIME雜誌指出,這十大思維轉變分別是「工作是最寶貴資產」、「改造城市近郊」、「新喀爾文主義」、「讓各州重新接軌」、「反自然定律」、「非洲成經商最佳地」、「租用國家」、「生物銀行」、「生存商店」與「生態智能」等10項,而根據這些轉變的內容,可發現未來的投資趨勢,跟金融海嘯爆發之前真的很不一樣。


     摩根富林明投信副總經理邱亮士認為,這六大商機其實點出一個重點,就是投資是回歸到原始起點,例如不可或缺的民生必需品和糧食、隨著人們愈來愈長壽的而日漸受到重視的生物科技;推動經濟成長的基礎建設;著眼10年大計的環保能源及發展程度普遍最落後的非洲。


     保德信投信指出,在此波各國政府財政政策救市方案中,基礎建設產業可說是最大贏家。美國歐巴馬政府預算政策中,基礎建設產業預算約460億美元;中國四兆人民幣振興方案裡,更高達21700億人民幣(約54%)將用於加快各種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及農村的基礎建設,除此之外,德、法、日等國也皆將基礎建設列為財政政策首要目標之一;在未來政府支出逐漸成為各國經濟動力主要來源的趨勢下,預估基礎建設產業將具長期成長性。


     除了基礎建設之外,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陳沅易表示,有一些國家在振興經濟方案中都提到要發展綠色產業,這代表該產業的中長期發展趨勢看好,也會特別留意環保、節能、新能源等相關類股;至於抗景氣循環股的民生消費、生技醫療,則是看好像亞太地區中的中國、印度兩地就擁有約25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商機,而中國、美國的政策中也都有提及醫療改革,從而衍生出相關生技醫療的投資商機。


     另一個崛起的非洲商機,也是新的投資趨勢。保誠非洲基金經理人林宜正表示,非洲正以「資源出口換取外國投資」的方式,複製過去新興市場快速發展的軌跡,更何況,光是2008年,各國企業在非洲的投資總額就達480億美元,就超過非洲對外受援助的金額,可見對各國企業而言,非洲已經擺脫過去「受濟者」的角色,成為投資市場的「新契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