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林琮盛/綜合報導】2009.04.04 06:12 am


「論語心得」一度激起中國人學習孔子智慧的熱潮後,一本名叫「親愛的 孔子 老師」的小說,再度在社會上掀起「孔子熱」。


「親愛的 孔子 老師」由著名暢銷書作家吳甘霖所寫。該書以獨特的寫法,重新塑造了一個更人性化、更多人本主義色彩的孔子形象;書剛推出的第一個月,就成為作家出版社暢銷圖書的第二名。在東北最大書店北方書城,出現一個星期連續三次添貨的熱銷情況。


「中新網」報導,在書中,作者吳甘霖「化身」為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貢,隨孔子去面對和解決涉及管理、人生、處世、學習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不管是當代的管理者和普通人,都有可能遇到。而孔子許多富人性化的作法,給當代人很多啟示。


比如:魯國一對父子互告狀,許多官員都說兒子不孝,應殺掉。當時孔子身為主管司法的大司寇,卻沒有這樣做,而是採取教化的方式,使兩人覺悟,變得和睦恩愛。當談到為什麼這樣做時,孔子講了一個很有名的觀點:「不教而誅就是虐待,教化比拳頭更有力量!」


又如: 魯國國 君很注意形象,因為有些魯人被賣到國外當奴隸,於是魯國就頒布一項政令:誰能贖回在其他國家做奴隸的魯國人,不僅可以從國庫拿回贖金,還可以得到一筆賞金。結果子貢贖回了十幾個在衛國在當奴僕的魯國人,卻表現得非常大公無私,沒去官府領錢。


子貢本以為自己做了件好事,沒想到卻被 孔子 老師臭罵一頓。為什麼?老師認為,國家制定這個政策,最終目的是想通過物質的刺激,調動國民的積極性。子貢的作法看似立了好標桿,但別人該怎麼辦?如果都倡導這種作法,那麼窮人無力去做此事,大多數富人也不願意做這種費力又吃虧的事情,最終國家一項重要的政策就可能流產。


作者寫說,這個故事,讓我們不僅明白不管做什麼事,「動機重要,結果更重要」的道理,而且讓我們看到一個不那麼大公無私、但更有人情味、也更全面、更智慧思考問題的孔子形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