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報本報記者汪莉絹】


98.5.4是五四運動九十周年,對於這場促成中國社會大變革的運動,兩岸有不同認識與解讀,大陸官方與知識界間,也存在不同詮釋和認知,甚至大陸知識界內部,都有不同派別的評述與論斷。


大陸從政治視野看五四,把五四運動視為點燃革命的愛國政治事件,是馬克思主義傳播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火種。談五四精神或傳統,主調是愛國主義運動,人物就是魯迅、李大釗、陳獨秀。


爭奪正統 蓄意以偏概全


大陸研究魯迅第一人、北京大學中 文系 教授錢理群,談五四時說,有人談五四,常以偏概全,背後有「爭奪正統的動機」。他說,「馬克思主義者要爭正統,從五四講起,就是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要爭正統,一說五四,就開始說胡適的傳統」。


五四發源地北大紅樓旁紀念五四的浮雕牆畫,刻著各式與五四相關內容,從抵制日貨到內懲國賊,甚至青年毛澤東畫像,卻全沒提到民主與科學。


眾聲喧嘩 遮蔽民主科學


京味作家老舍之子舒乙,一篇憶及大陸作家冰心的文章提到,有一天,冰心在電視上看到紀念五四大會的發言,鄭重地說:「五四者,科學、民主也。」她又補充說:「科學、民主對五四而言,就像月餅對中秋節,粽子對端午節,而不是愛國主義。說五四運動是愛國主義是不對的,是避重就輕。」


每逢紀念五四,官方愛國主義宣傳鋪天蓋地而來,幾乎淹沒五四原貌。事實上,談愛國主義,也該談到學生與普通知識分子政治參與的熱情。一位大陸史學家曾表示,「民初的政黨政治,學生或普通知識分子無法參與,五四激發了他們的熱情,這傳統一直延續下來。那時,大家有信心,認為只要站到天安門,就握有表達意見的權利」。


熱血奔流 開啟廣場政治


若以此來看,五四是開啟中國「廣場政治」劃時代的里程碑,而「廣場政治」傳統,在八九年「六四」事件告終。至今,大陸關於五四的新論述和新觀點,仍不斷推陳出新。


「九十年了,無論官方或是知識界,都還在爭奪五四的話語權,包括如何紀念?如何理解?如何闡釋?可以說,五四的課題在中國還沒有完成,各方都想從中獲得資源」,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雷頤眼中的五四,還在眾聲喧嘩、百家爭鳴中變換歷史面貌,尚未蓋棺論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