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專訪】2010.06.18 03:23 am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應我國工商事業協進會與聯合報系的邀請,將在622日在台北舉行一場專題演講。他將對世界金融危機局勢,以及最新的兩岸關係提出見解。大前研一說,美國的金融危機與歐洲的希臘問題,並不是同一問題,但都重創了世界經濟,反而一些新興國家在危機中獲利。


他認為,歐盟問題至少還需要十年才能夠解決,倒是世界的經濟地圖已經因為這幾波的金融海嘯而改寫。過去被認為鐵三角的美國、歐洲與日本,將不再是經濟的重心;人口5,000萬人,平均年齡在2730歲的新興國家將引領風騷,成為世界注目的焦點。


他也提醒台灣,以前的製造業可以在中國市場大有斬獲,但是最近鴻海在中國發生的事件,已經反映出製造業在中國也逐漸出現瓶頸。他強調,台灣企業必須要升級,提供更高階層的專業服務,以取代現在由香港在中國獨占的地位。


以下是大前研一訪台前,接受本報系特派員的專訪內容。


中國像大企業 地方帶頭招商


問:您如何看待台灣與中國的發展情勢?


答:我要告訴大家,以後的世界是個國家領導人帶頭進行市場開拓的世界。「親愛的投資人,到我的國家投資有這些好處,我們改善了許多的投資環境,歡迎大家來投資」,在中國,現在的地方市長就扮演著這樣的角色。中國全國有200多位的市長,你可以把中國當成一個大企業來看,下面有200個事業部,200名的負責人目前活躍於世界各地在全世界招商,這是中國近年發展迅速的原因之一。


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已經不是那種「一國兩制」的時代了,現在是「兩國一制」,兩邊走的都是市場經濟制度,兩個國家一個經濟制度了。


韓國對台海兩岸的「兩國一制」情況最有危機感了。現在看韓國的新聞,幾乎每天都有「Chi Wan」的名詞出現,認為中國有今天的繁榮,是託台灣之福,ChiWan在電子業的優勢,韓國是趕不上的。為什麼韓國會有這麼樣的危機感?因為韓國從金融危機脫出後,進軍中國市場一直都趕不上台灣,台灣擁有中文、英文與日文的優勢。


台灣在中國的經濟發展,我的觀察有四個層面:


第一階段是還無法直接貿易,所以從香港迂迴進入大陸,在深圳、東莞等地設廠製造,這是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是還沒有開放三通,陳水扁前政權對前往中國投資還有限制,台灣企業開始逐漸進入大陸內部的時代;第三個階段則是兩岸三通後,企業也認為不去大陸就沒有前途,所以跟著去,連台積電都積極準備登陸。台灣與中國幾乎成為一體,台灣人才提供了中國企業的發展,ChiWan名詞出現,大陸的國營企業中有台灣人,台灣人口的10%開始深入中國就業。


最近的鴻海企業在中國發生的問題,讓台灣背著「惡人」形象,好像台灣企業是到中國剝削中國工人。中國這些年有了很大的改變,富士康事件發生後,對所有企業都造成了影響。


台灣企業當然不能到越南、到印尼去設廠,那就失去了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優勢。那麼台灣要如何繼續在中國市場耕耘?我的看法是,台灣進軍中國的第四個層面,應該要放在專業項目的服務業上。


台商不應南進 才能保住優勢


這次到台灣去訪問,我會建議台灣領導人,開始對中國市場提供專業的服務(professio al service)項目。現在這個分野,幾乎是被香港獨占的,包括金融服務、法律律師服務、工學技術系統設計的服務等,也就是說對中國高度的專業服務項目,這些現在都是香港在做,但是人數不夠。


台灣以前在製造業方面很強,在中國市場上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隨著中國往前走的腳步愈來愈快,台灣再也不能夠停留在製造業的分野,必須要往上更上一層樓。所以我建議台灣,要及早有這個準備。例如金融業、IT(情報資訊)、stock market(股市)等的專業服務項目,還必須要加強。


台灣的銀行經營是很脆弱的,幾乎都還沒有全球化,電子業方面,在製造上有些成就,但是還不能夠跟美國相提並論,一些在漢字的軟體設計,還沒有達到領導世界的地位。其他在證券市場方面,在全世界股市裡還算很脆弱。台灣若能夠在上海、深圳與大連等證券市場成為世界水準之前,就搶先機占好位子,中國的企業除了上海、深圳與香港上市之外,台北也是個很好的選擇,這樣可以在世界搶奪「量(Volume)」的生意。


所以第四層面的台灣對中國進出,就端看第三次產業的金錢、情報、人等的往來,如果台灣發展得好,可以是香港所提供服務中心的三倍規模以上。我五年前訪問台灣時,看到台灣對中國過度的警戒,幾乎是要關上門。我當時曾說,五年內不做的話,台灣沒有機會了,「中國的窗戶只是開放五年喲」。二年前再去,又提出警告,向馬英九總統建議,除了三通之外可以做更多的經濟往來,台灣並沒有什麼損失的顧慮。


這次鴻海所發生的事件,其實已經是個警訊,台灣到現在為止,在中國都很成功,下一步該怎麼走?發展與中國大陸的專業服務產業,應該是台灣未來該走的路吧!






歐債危機 亞洲不會出現


問:這次的希臘財政危機受到全世界的注目,為什麼從美國震源地發生的金融危機,會波及到遠在歐洲的希臘呢?


答:這不應該說是美國的金融危機波及到希臘,正確的應該說是去年11月的「杜拜Shock」所帶來的,這是各國隱瞞財政赤字所造成,與美國的金融危機不太一樣。當杜拜shock發生的時候,我就寫文章警告說,「這波的海嘯會遲早會波及到日本」,現在已經有些徵兆。


歐洲最早發生財政危機的是愛爾蘭、英國等國,希臘當時還沒有發生,原因是剛好政權交替,前政權對財政作假,所以到今年初才被發現。


問:那這個危機,也會對亞洲國家帶來衝擊?


答:不全然。亞洲國家中像日本這樣大量財政赤字的不多,以前的亞洲危機是因為通膨,這次則是財政危機帶來的。中國現在正在泡沫經濟狀態,與日本80年代的泡沫經濟是一樣的,所以現在亞洲的情況,最擔心中國的泡沫經濟崩潰,以及日本財政缺乏紀律而出現危機,亞洲應該不會出現像歐洲這樣的連鎖效應。






歐盟 應分成一軍二軍


問:你認為歐盟有必要再進一步成立一個共同的財政機關嗎?


答:還不太可能。我認為現在的歐洲要走的路子,有三種可能:第一,把這次發生的危機視為「一時性」的,德國盡最大的努力,協助財政不好的國家度過難關。


第二,也是我的提案,就是把歐盟分成歐盟1與歐盟2兩個集團。歐盟各國本來的所得差距就高達十倍,大家都和在一起,其實是有些困難,所以中心國家的盧森堡、德國這些比較會遵守馬斯垂克條約的國家,歸屬於歐盟集團,其他的國家則進入歐盟集團,就好像是棒球的2軍制度,就不會有參差不齊的情況。第三個可能性,就是即使做了各種努力,歐盟還是無法改善現狀,那就只有解體了。我的感覺是,第三種可能性非常的大,但是大家會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所以尋求一個折衷的妥協方案,則再回頭以第二種方式來解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