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2010-09-30 工商時報 【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台灣銀行業資產報酬率、淨值報酬率,創96年至今最佳成績,中華信評最新分析透露,這是因為銀行業者近期來的授信成本負擔明顯偏低,其實在國際標準下,銀行業的核心獲利表現「僅屬差強人意」。


     同時在市場激烈競爭下,銀行業核心獲利來源的淨利息收益率(NIM)和手續費收入,成長幅度有限,反而是未來23年業者的授信成本將會逐漸增加,呆帳提列準備勢將成為另一負擔來源。


     據金管會統計,本國銀行今年17月的總獲利達1,064億元,帶來資產報酬率(ROA0.34%、淨值報酬率(ROE5.39%的歷史高點,是金融海嘯之前、2007年的水平。若把農漁會等其他金融機構獲利加總,則達到1,300億元。中華信評同時估算,本國銀行業今年上半年的授信成本對總資產比(已依年度化基礎計算)為0.21%,換算金額為320億元,明顯低於2009年全年的0.36%,換算金額1,060億元、及2008年的0.51%,算換1,450億元。


     今年上半年銀行業的授信成本對總資產比僅0.21%,創下10年來的最低紀錄,也明顯低於授信風險控管較佳的星展銀等外銀之表現,本國銀行業官方版算備抵呆帳覆蓋率得以提升至113.38%的高位。中華信評認為,這般明顯偏低的水準,其中不乏有官方版的協議償還逾期放款部位,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一旦經濟景氣再度轉差,協議分期償還放款對銀行業者來說,仍將是一個潛在的信用風險因素。


     中華信評金融服務評等部協理李明泰還指出,授信成本偏低,是本國銀行業獲利上升的原因,而不是銀行業的核心獲利能力大幅提升。舉例來看,銀行業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息收益率為0.98%,僅略高於2009年的0.9%,仍低於2008年時的1.26%,且NIM再上升的動能已趨緩,就因為目前資金成本已經太低,且激烈的產業競爭使銀行業者的訂價能力持續受到限制。


     本國銀行目前的獲利能力,僅能對潛在的市場波動提供微薄的緩衝保障。所幸,李明泰緩頰指出,就當前良性的信用環境,以及金管會版本備抵呆帳覆蓋率水平頗高,預期前述整體銀行業授信成本增加的速度應會維持在可管理的範圍內,銀行業下半年的獲利亦不致於明顯受到限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