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日期:2011.03.03  社論


農曆年前,金管會公布去年本國銀行稅前盈餘為1,832億元,創歷年新高,但最新出爐的淨值報酬率(ROE9.1%、資產報酬率(ROA0.58%,卻未同步創新高,顯示銀行業獲利能力沒有趕上淨值、資產增加的速度,依然存在經營競爭力不強的隱憂,金融改革的腳步切莫因不夠扎實的高獲利而再蹉跎了。


ROEROA是觀察銀行經營績效的重要指標之一,過去主管機關常提及,國際間大型銀行ROE多在15%20%間、ROA則在1%以上,期許本國銀行朝此目標努力。雖然台灣銀行業資本結構不同於國外銀行,普通股占多數,不像國外銀行使用較多的股債混合式資本,在盈餘不變情況下,國外銀行的ROEROA可能相對高。但即使不跟外國比,台灣自己跟自己比,近年銀行的ROEROA也都處於低檔,去年才上升,但仍未恢復雙卡風暴前的榮景。


根據統計,去年本國銀行收益11,733億元,低於前年,但因費損也下降,稅前盈餘才創新高。其中,去年提列的備抵呆帳1,923億元,是五年最低,銀行存放款利差也僅1.4%,不到十年前一半,顯示銀行稅前盈餘創新高的主因是備抵呆帳提列減少,獲利能力並未真正大幅提升,ROEROA因而無法同創新高。


國內銀行長期處於家數過多、資金過剩的經營環境,是銀行業發展面臨的兩大結構性問題,但主管機關始終避重就輕,未能對症下藥。銀行家數過多是存在已久的問題,金管會成立以來也曾提出一些金融業發展政策,包括公布金融競爭力指標,希望以推動整併,發展出國內的領導性金融機構(National Champion)。2005年初,金管會提出的「從金改成效展望區域金融服務中心之發展」報告中,更訂下金融服務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達一定比率的目標。但幾年下來,金融服務業占GDP比率一路下滑,去年剩6.38%,顯示金融產業的成長還沒有GDP快,銀行業的下滑之勢尤其明顯。


在銀行業需要提振的此刻,期待主管機關端出具體政策,領著大家一起走,但台灣總是過猶不及,金融業長期被禁足西進,一朝開放卻又過於急切、集中,顧此失彼。走出島外尋找新市場是策略之一,但大陸市場的開發非短期內可竟功,就像外銀併購台灣的銀行,也需數年的陣痛期,在母國的壯大,仍是根本之路。尤其現在經濟情勢好轉,更是興利的好時機,除了鬆綁銀行經營限制、爭取有利登陸條件外,推動大型整併案仍是政府須念茲在茲的,以釋放銀行業一展手腳的空間。


國內資金過多,是銀行經營不易的另一原因。資金太多,加上過多的競爭者,銀行只好殺價競爭,賺取微薄的利潤,卻在其他方面尋找風險溢價,反而承擔更多了風險。資金氾濫的問題,除了貨幣政策及投資環境問題外,金融主管機關在監理政策上仍應有所作為;尤其是對削價競爭現象,更需要公權力維護市場秩序,銀行公會理事長張秀蓮日前已有此一呼籲;監理機關必須加強查核銀行的定價政策,是否確實依資金、風險等成本合理訂價。


除此,監理法令的變動,也牽動銀行的經營成本。拓展財富管理業務,是近年銀行尋找新獲利來源的策略之一,但連動債風波後,金管會一連串的從嚴規範,讓財管業務大受衝擊。消費者權益要維護,但也不能因此抹殺掉銀行競爭力。在已經高度競爭的紅海裡,監理政策應設法導引業者創造自己的利基,而非只是嚴打想要出頭者,結果是讓大家愈來愈畏縮,整個產業也失去了活力。


台灣銀行業經營面臨的結構性問題,亟待金管會端出有效策略改善,有些問題也許需要跨部會的協助,但金管會必須先主動出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