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7【經濟日報】社論


在冬天下大雪的地區或國家,人們自動在夏秋之際儲備糧食與醃製蔬菜,以備漫漫寒冬。這一個簡單生存法則,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各國金融監理機關才真正體認其箇中真諦,開始認真思考要求銀行在景氣好或獲利較佳的時期,針對放款提列較多的備抵呆帳,以供未來景氣反轉或利率上升時衍生的較大呆帳打銷做準備。備抵呆帳的真正用意是供未來呆帳發生的準備,只與過去發生的呆帳做比較,意義不大。


在景氣上升階段,再加上極低利率的環境,實際產生的呆帳自然較少(而且在金融海嘯時期,政府也要求銀行以貸款展期等方式挺企業),若僅依據這段期間的資料預估未來呆帳發生的可能性,則所須提列的備抵呆帳自然較少,相對目前發生的實際呆帳比率(備抵呆帳覆蓋率)則較高。也由於備抵呆帳提列少,連帶使每期承認的呆帳費用亦較低,造成獲利大增,形成高獲利、低呆帳與備抵呆帳覆蓋率大增的金融黃金年代。此一黃金年代背後的假設是未來發生的呆帳跟過去這一段景氣上升、低利率環境相似,亦即未充分考量未來景氣大幅反轉、利率竄升的變數。


目前台灣正沉醉於此一金融黃金年代,銀行業的獲利創新高、逾放比率僅0.55%,備抵呆帳覆蓋率高達172.35%。然而,實情真是如此嗎?根據中央銀行的統計,本國銀行業今年第一季的存放款利差僅為1.29%,銀行業的手續費亦無明顯增加,高獲利的統計數據代表的是銀行業提列較低的呆帳所致,而非由銀行實際經營獲利所驅動。要維持上述統計數據表彰的美好年代,需要銀行業做好極佳的風險控管與放款的風險定價,然而存放款利差僅有1.29%,應不足以適當反映未來景氣反轉與利率上升的風險。


根據金管會上周舉辦的銀行業座談會,主管機關已明言銀行放款利率殺過頭,並提及放款總額已超過20兆元,但備抵呆帳不到2,000億元,占放款總額比率不足1%;再加上前陣子金管會開始管控銀行業的建築與住宅貸款比率,顯示主管機關也很重視此一潛在金融風險的來源,而且還有意提高備抵呆帳的提撥率。


目前主管機關要求提列的備抵呆帳中,對正常放款部分,過去不用提列,直到今年才要求至少應提列正常放款額度的0.5%;針對有足額擔保的未繳利息或未還本金在一年內的逾期放款(第一類逾期放款),銀行至少應提撥該類放款額度的2%;針對有足額擔保的未繳利息或未還本金超過一年的逾期放款(第二類逾期放款),銀行至少應提撥該類放款的10%。上述備抵呆帳的提列雖是政府的最低規範,但許多銀行皆只提列下限或略高於下限的額度。正常放款只提0.5%備抵呆帳,能否抵擋未來不利波動的影響不無疑問;第一類、第二類逾期放款雖有足額擔保,但僅提列2%10%,亦有無法充分反映擔保品價格下跌與折價損失風險之虞。


反觀許多國家對上述三種類放款所要求的備抵呆帳提撥率,正常放款提撥比率接近1%、第一類逾期放款提撥比率接近10%、第二類逾期放款提撥比率接近20%,可見其風險意識之高,也不免為我國銀行業所提備抵呆帳的適足性與未來財務健全性捏一把冷汗。


在目前經濟成長尚屬穩定、仍處於低利率環境下,主管機關應做嚴謹的壓力測試,據以評析銀行現有備抵呆帳因應經濟風險、市場風險的能力,並研擬是否提高備抵呆帳提撥率;金融業亦應有儲糧備冬的風險意識,不要因這兩年提列較少呆帳所產生的較高獲利,都分配給股東,以免未來遇到景氣反轉或利率上升,卻因所提呆帳不足而衝擊金融穩定,再度重蹈過去監理寬容的覆轍,最後只剩下啟動金融重建基金,用納稅人的錢來維持金融穩定一途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y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